所謂資產再平衡就是把已經偏離所規劃的資產分配比例再調整回來。舉例來說,我願意將80%的資產用來承擔股市的漲跌報酬與風險,20%放在安全保本的銀行定存,若一段時間後股市上漲30%,導致我的整體資產比例變成股票資產占84%,銀行定存在獲得1%利息後還只占16%,這時候我在股市所要承擔風險的資產比原本規劃的多4%,此時就要將資產比例調整回80%與20%,這就是「資產再平衡」。
日期:2023-09-20
編按:作者棒喬飛曾用「傻多存股法」投資台灣股市12年,曾存45張台積電、年領百萬股利,成功達到購置房產、45歲提前退休的目標。作為一名財富自由且成功提前退休的散戶,他仍不間斷的探索投資知識,持續優化投資系統,從過去的「存個股」,他開始「存ETF」,投資觸角也從台灣放大到海外,2023年8月受媒體訪問曾透露,目前資產配置約50%海外ETF、25%台灣高股息ETF、25%其他台股,儘管已經沒有工作收入,資產照樣向上成長。
日期:2023-09-13
110萬股民嗨翻!新一代「國民ETF」國泰永續高股息ETF (00878)第3季每單位0.35元現金股利於周一(9/11)發放,超過百萬投資人一早「人在家中坐,錢從天上來」,實現「睡後收入」人生。據統計,截至9月8日,00878受益人數已逼近110萬人,為全台最多受益人之ETF。不過,由於00878跌破季線,周一(9/11)收盤為20.45元,下跌0.48元,此時該買進嗎?是一筆買進、還是分批買?要怎麼分批買呢? 對此,ETF專家股添樂認為,如果是為了領息,其實買在哪個位置都沒有太大的差別,只要定期投入長期平均成本都差不多,只有早點還是晚點開始領息的差異。不過為避免發生一進場就套牢、頓失信心的情況,比較實際的作法,可以撥8成設定定期定額,另外2成留著有下跌再手動加碼。
日期:2023-09-12
面對詭譎的股市,有些投資小白選擇放棄,有些卻又躍躍欲試。前者深怕賠錢。後者急著想賺錢,但這兩種態度都是不對的。
日期:2023-09-11
如果你是求穩型的投資人,那麼0050經歷過20年的多空行情,累積報酬率也相當亮眼,就值得考量。若是以高股息為主要策略,那麼00929的年化殖利率最高,再加上選股機制更全面,當然會勝過00878...
日期:2023-09-11
今年以來台股表現一馬當先,但在ETF表現上,卻是高股息ETF遙遙領先市值型ETF,跟長期表現大不相同。究竟高股息ETF還會持續領先,還是落後的市值型ETF可反敗為勝?現階段是不是布局市值型ETF的好時機呢?
日期:2023-09-08
AI熱潮帶動下,截至8/31收盤價,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今年以來上漲超過29%,元大台灣50(0050)漲幅約14%。高股息ETF績效表現超越大盤型ETF,不少投資人看著帳上亮眼獲利,不禁思考該不該獲利了結?理財作家雨果建議長期投資ETF「不動心法」:照計劃操作,不必因為大漲而改變策略。
日期:2023-09-04
在撰寫本書的同時,新聞報導一位任職於台中港的30歲男警因無本當沖大量放空個股,卻被軋漲停,無法回補,兩天即孳生上千萬的損失,因無力償還而輕生的憾事。在2020年及2021年疫情後的貨幣寬鬆政策下,造成資產與投機商品飛漲,過分容易的獲利,使得許多投資人忽略了風險二字,因此也在其後的緊縮階段釀成不少憾事。
日期:202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