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文化與學術交流更卡關?擁有42萬會員、全球最大的專業技術組織–國際性電子技術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日前在台舉辦全球學術論壇,吸引2300位頂尖學者與工業界人士參與,卻有400多位中國學者與會員集體無法來台。
日期:2024-10-21
鴻海(2317)周一(10/21)表現強勢,開盤即大漲2.89%,股價一度觸及213.5元,帶動集團內其他個股如正達(3149)、訊芯-KY(6451)等同步走高,漲幅更超過9%。究竟漲破200元的鴻海可不可以買呢?財經專家阮慕驊近日在《鈔錢部署》節目中,針對鴻海集團的投資價值進行了深入剖析。
日期:2024-10-21
依據英國《金融時報》—香港在亞洲財富繁榮中的策略性舉措(Financial Times — Hong Kong's strategic move amid Asia’s wealth boom)專文報導,其數據顯示:
日期:2024-10-21
知名求職網站Indeed最新報告指出,目前人工智慧技術無法完全取代人類工作,但有部分職業確實已經受到衝擊,包括會計、行銷與廣告專家、軟體開發者、醫療保健行政人員,以及保險理賠與稽核主管。
日期:2024-10-20
企業財報季進入緊鑼密鼓的第三周,特斯拉(Tesla)在競爭激烈的電動車市場表現如何,將是本周的重頭戲。隨著特斯拉股價暴漲暴跌,台股供應鏈這回也繃緊神經。此外,由於台積電和艾司摩爾(ASML)業績展望出現兩 樣景況,接下來美國另外兩家半導體公司本周發布財報,表現也可能左右半導體股、甚至美股走向。加拿大央行因通膨數據疲軟,本周可能降息2碼 (0.5個百分點)。
日期:2024-10-20
一甩上次法說會失靈陰霾,台積電(2330)周五在超強業績帶動下終場大漲50元、收1085元新高,不過1張要價108.5萬的價格也很高,小資族根本買不起,投資達人表示別灰心,5檔持有台積電約3成的ETF,股價都還在2字頭,投資人只要花銅板價就能參與這波一生難得的多頭行情。
日期:2024-10-20
這些年台海的危險,幾乎是世界的共識!最具代表性的是經濟學人週刊連續三年都用雜誌封面報導台灣是地表上最危險的國家,彭博甚至說台海開戰,美國會用飛機把台積電的工程師戴走,外資在2020到2022年共賣超台股1.23兆台幣⋯⋯台海的危險幾乎是世界的共識。
日期:2024-10-20
台積電告訴大家的事台積電召開法說會,公布第三季業績,稅後純益3252.6億元,Eps12.54元,這個成績讓市場驚嘆。如果把前三季業績一起看,前三季純利7985.88億元,Eps30.8元,這是台積電史上最好的成績表現。
日期:2024-10-19
國發會公布我國最新2024-2070年人口推估結果,據推估,我國總人口將由2024年的2340萬人,到2070年下降至1497萬人,減少844萬人,其中15到64歲青壯年人口將減少920萬人。其次,我國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逾2成;而且我國「人口紅利」結束時間點為2028年,亦即15到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占比,將在2028年低於2/3。屆時,我國扶養比也將從目前的每3.6名青壯年人口扶養1名老年人口,減少至1:1。此外,根據2024年推估報告,我國每年新生兒人數跌破10萬人時間點,已從2022年提出之推估報告的預估的2054年提前至2040年,提前足足有15年。不僅如此,根據農業部與及內政部統計數據,截至去年10月止,全台犬貓認養登記數已達19.4萬隻,其中包含狗狗約7.9萬隻、貓貓約11.5萬隻;不過,在同期間全台新生兒出生登記數僅11.2萬人,新生兒數量還低於貓咪的數量。人口學者薛承泰點出,不能只看到表面上的扶養比1:1,更嚴重的是15到65歲工作年齡人口甚至是老年人口本身都在老化,「老老人」人口比例也在成長。他預期今年將出現前所未見的現象,就是今年龍年出生的人口數將少於前年虎年。勞動學者劉梅君認為,不必將人口減少視為「世界末日」,人口並非國家競爭力唯一條件,但應著重培養每一位孩子,並努力重振技職體系。勞動經濟學者辛炳隆提醒,政府應試圖平衡勞動人口減少速度及產業升級速度,避免其中一項跑太快,對勞動市場造成不同衝擊。
日期: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