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擅長讀取、分析龐大資料數據,不累、不多疑生氣;人則因情緒、欲望而不斷改變。但是,人為了追求道理而試圖溝通、滿足人性需求,卻是AI 無法取代的未來新價值。
日期:2017-03-23
人工智慧絕非科幻小說,現在已經打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例如蘋果的Siri音訊助理,亞馬遜的書籍推薦,臉書的新聞提供,及Spotify的音樂單等,都是由機器學習演算程式帶動。
日期:2017-03-20
AI時代來臨,大量讀解資訊的能力越來越重要,但最終需要高度理解力、語言運用力;對人的理解力是不容易被取代的,從這個角度出發,就知道孩子未來該選什麼科系了!
日期:2017-03-09
去年11月,50位跨國精英在劍橋大學熱烈討論,將AI列為人類生存首要威脅;去年12月,白宮連發3份報告,要美國為AI紀元做好準備;今年1月,全球2000位精英戒慎恐懼地聯合簽署23條AI發展原則;1月底,「人腦最後防線」德州撲克失守。當AI一步步攻陷人類智慧的堡壘,專家預言60年內統治地球,人類,該如何迎戰AI?
日期:2017-03-02
他創造了績效優於人腦的純AI基金,他說,股價有時像隨機漫步、有時像有方向,但其實是源於投資人在貪婪與恐懼間搖擺。當AI能擺脫恐懼,做出最佳判斷,人類更要學著做AI的主人。
日期:2017-03-02
為保護人類存亡、保障未來工作,全球兩千多位跨領域領袖在今年一月,用前所未有的認真態度聯合簽署二十三條AI發展原則,也呼籲政府做些事情。
日期:2017-03-02
資料分析又快又好,文字也能「信、達、雅」,再加上配合度高且成本低廉,寫稿機器人真的能完全取代人類?機器人的人類同事,還能做些什麼?
日期:2017-03-02
老科技、新科技,都和電腦3D模擬設計有關係。從一支智慧型手機到整架飛機,乃至於整座城市,只有想不到,沒有辦不到!
日期:201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