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超微(SMCI)週一(12/1)股價在盤前上漲了20%,開盤大漲超過12%,終場收漲28.68%來到42美元,從11/14最低18.01美元反彈超過1.33倍!主要是美超微宣布,在獨立的特別委員會調查後發現,管理層或董事會沒有不當行為的證據。美超微並在週一的聲明中表示,正在尋找新的財務長、首席合規官和總法律顧問,David Weigand將繼續先擔任財務長,直到董事會任命其繼任者為止,而前財務副總裁Kenneth Cheung則將出任新任首席會計長。
日期:2024-12-03
勞動基金運用局周一(12/2)公布整體勞動基金截至113年10月底止運用規模為6兆8814億元,評價後收益數為9391億元,收益率14.96%,單月收益數為209億元。大家所關注的新制勞退基金運用規模為4兆5106億元,收益數為6240億元,收益率14.59%,若以目前參與收益分配的新制勞退有效帳戶1272萬戶來估算,平均每位勞工分紅上看4.9萬元;勞保基金收益數則為1490億元,收益率16.64%。勞動基金加計受託管理之國民年金保險基金及農民退休基金,總運用規模達7兆5105億元,收益數1兆236億元,收益率為15.05%。這筆勞退分紅何時才能領?勞退基金每年3月都會分配前1年績效收益,分紅依照勞工帳戶內金額、投保年資、月提撥金額比例分配,這筆錢勞保退休金要60歲才能開始提領!
日期:2024-12-02
AI、網路等新興科技浪潮帶來挑戰,公視與華視共同投資3000萬元的一家新創公司,三大領域業務包含數據分析、社群行銷及AI應用,預計在第3年可轉虧為盈,但有多名在野黨立委質疑華視持續虧損,竟還要投資「新創公司」。對此,身兼公視與華視董事長的公廣集團董事長胡元輝親上火線,接受《今周刊》專訪,回應各界問題,包括經營團隊推動新創公司的起心動念、如何看待華視面對的財務與經營、新創公司業務方向為何,與如何達成預期目標,以及如何回應各界看法,本文以摘要問答方式呈現。
日期:2024-12-02
美國聯準會將在台灣時間周四(12/5)發布經濟褐皮書,揭開當前經濟情勢。近期投資人都在問,川普勝選後,聯準會仍會按步調降息嗎?是否會有川普通膨發生?或許本周就能略知一二。國內最多人使用的第三方支付LINE Pay本周將轉上市,此前已吸引超過15萬人申購,中籤率僅約1.15%。本周上市後,它會替資本市場帶來什麼旋風呢?1、川普勝選,美國經濟怎麼走?聯準會發布經濟褐皮書、非農就業數據2、LINE Pay本周轉上市,你有中籤嗎?3、2024醫療科技展登場,免費健檢一次體驗!
日期:2024-12-02
廣達(2382)股價屢屢創高,2023年至今,盤據十大權值股也超過一年以上,目前更站穩第五大的位置。當台股持續創高,廣達自然也能受惠資金護盤的效應,維持在高檔,而每一季新出爐的輝達財報越來越強,這也直接投射在廣達伺服器接單的獲利上。以2025年展望來說,只要輝達不要轉弱,廣達獲利跟著創高就是妥妥當當,再加上集團本業還有代工電子產品及筆電,這也蕭條了好一陣子了,如果接下來獲利重返成長軌跡也是可預期。
日期:2024-12-02
面對全球AI浪潮與ESG淨零轉型雙重挑戰,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致力打造半導體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共存共榮,智匯臺南新格局。以護國神山台積電領軍的南科高科技聚落,奠定臺南市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核心地位,同時推動中小企業智慧化與數位轉型,實現傳產升級。「二○二四臺南科技產業論壇」日前圓滿落幕,臺南市政府經發局局長林榮川以創新政策、永續策略與跨界合作三箭,為城市發展注入新動能,打造均衡永續產業生態系。
日期:2024-12-02
由金管會指導、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與金融研訓院共同籌辦的「FinTech Taipei 2024台北金融科技展」在11月1日、2日於台北世貿中心登場。本屆以「智慧金融,永續未來」為題,聚焦在AI +, More than FinTech,邀請來自美國、加拿大等12國、200家以上金融機構與新創團隊及逾百項FinTech創新應用盛大展出。
日期:2024-12-02
為了解台灣銀行業擁抱金融科技創新的現狀,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進行全台30家銀行業金融科技大調查,依金融科技的投入資源與數位轉型的成效分為領先者、積極者、潛力者與保守者等四群。
日期:2024-12-02
過去一年,記憶體及塑化產業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些行業未展現財務盈利機會,反呈現業績轉虧,導致股價大跌,投資人憂心忡忡。特別是中國市場的殺價競爭,使得即使大型企業也難以持續盈利,增加了投資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日期:2024-12-02
台灣在過去30年來,收入後20%民眾平均收入減少1萬元,最有錢20%民眾,平均資產從1300萬變成5100萬,貧富差距從16倍擴大到66倍。面對貧富差距、低薪、高房價壓力,奉行不買車、不買房、不生育、不消費的「躺平族」,成為年輕一代的代名詞。理財作家楊倩琳認為,年輕人不應躺平,從每月存下3000元開始,採用631理財法、先儲蓄再消費、透過正確理財規劃和投資策略,即使是小資族也能逐步累積財富,實現財務自由。
日期:202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