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高成長的印度經濟,自去年下半年力道放緩,股市下跌、印度盧比兌美元匯率貶至歷史新低;總理莫迪面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雖暫時平息關稅戰,但經濟情勢嚴峻,仍是他第三任期的大挑戰。
日期:2025-02-26
中國產能過剩風暴襲來,由長春集團二代林顯東領軍的大連化工,在風雨來臨之時就果斷停工,避免陷入削價競爭的危機,也保有沉潛再戰的底氣。
日期:2025-02-26
(今周刊1471)「台塑集團在永續經營的道路上,AI不可或缺,一定要放進來!」總裁王文淵如此宣示。從二○一七年贊助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三千萬元以來,台塑集團如何推動AI在內的數位轉型,成效又是如何?
日期:2025-02-26
機器人究竟玩真玩假?眾所期待的人形機器人,何時才會進入生活又實用?《今周刊》獨家專訪輝達機器人舵手勒巴迪恩,從技術和產業發展,給出答案。
日期:2025-02-26
中國產能過剩在全球掀起的紅海殺戮海嘯,身為台灣石化業龍頭的台塑集團,處於風暴第一排,股價下跌反映獲利急凍,大盤5年漲58%,台塑四寶市值卻平均大跌近6成,總市值已跌破2009年金融海嘯的低點,創下15年來新低。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在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時,坦然談到這波空前的衝擊。王文淵直言,轉型是企業的必走之路,若沒有持續進步,整個集團向來引以為傲的優勢,最後也會被迎頭趕上甚至超越。原本轉型就是集團的現在進行式,風暴來襲則讓轉型腳步10倍速加快了。
日期:2025-02-26
與其將大腦「外包」,不如讓 AI 成為腦力激盪的工具,幫助拓展思維、強化決策。關鍵不在於 AI 能回答什麼,而是我們如何利用它提升競爭力,在變局中保持主動權。
日期:2025-02-26
台股從去年8月至今均處於區間盤整,在方向不明確的走勢下,投資人往往易受消息干擾、進退失據。《今周刊》精選三本投資好書,涵蓋基本面、財務面以及交易心理等面向,希望幫助投資人調整腳步,找到適合自己的策略。
日期:2025-02-26
(今周刊1471)中國產能過剩,加上減碳、禁塑、綠電趨勢等不利因素,讓台灣石化業正處於完美風暴中。其中,最具指標意義的台塑集團,更遭遇前所未有的多重挑戰。本刊獨家專訪總裁王文淵與四董,台塑集團如何靠轉型升級抵禦石化業最冷冬天,迎來新的春天?
日期:2025-02-26
川普2.0關稅打擊美國科技股士氣,連帶周二(2/25)台股失守月線,台積電(2330)跌20元成殺盤重心,下跌25元或2.32%收1055元,創今年以來新低,陷入半年線保衛戰。盤面上僅靠鋼鐵、台塑四寶撐盤,加權指數盤中重挫355.78點,探至23209.53點最低,終場跌幅縮至1.19%,收跌279.59點報23285.72點,成交值3921.69億元。
日期:202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