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AI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AI共有6544項結果
台股

台灣大未來》機器人幫點名測體溫、結合5G智慧手術...天成醫療創辦人張育美:AI應用助攻,醫療升級更有效率

「以前醫生看X光片,左肺200張、右肺200張,看到眼睛都花了。」週四(6/27)在《今周刊》主辦的2024年第七屆「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上,前立法委員、天成醫療體系創辦人張育美主「以AI視野 打造智慧醫療大健康生態圈」為題,展示著AI在醫療領域應用上的百花齊放。他同時提到在今年10月,天成醫療還將在桃園啟用新的醫院,「這是桃園3年來第一次生出新的醫院,血液中流著AI的醫院。」

日期:2024-06-27

科技

台灣大未來》台灣在AI產業地位是「自己努力掙來」!和碩童子賢提「能源黃金比例」解決電力難題

《今周刊》週四(6/27)舉辦2024第七屆「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也以「AI新革命,翻轉新思維」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日期:2024-06-27

政治社會

台灣大未來》道路科技執法、震災低軌衛星...落實永續城市,中華電信總座林昭陽拚了:追上AI腳步,要用跳的

《今周刊》周三(6/26)舉辦2024第七屆「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會上中華電信總經理林昭陽以「AI新科技 永續智慧城」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分享中華電信在台灣城市永續智慧轉型中可以扮演怎樣的角色。

日期:2024-06-27

傳產

裕日車(2227)股東會》Nissan、Infiniti有新作?嚴陳莉蓮親曝「2款新車」:首台純電休旅將問世

裕日車 (2227-TW) 今 (27) 日召開股東常會,董事長嚴陳莉蓮表示,面對市場挑戰,今年將推出全新改款 ALL NEW SENTRA 轎車,以及新世代電動休旅車 ARIYA,布建起更完整的產品線,滿足不同顧客層的需求。

日期:2024-06-27

科技

訊芯-KY(6451)今年股價大漲89.2%!搶先布局矽光子,董座蔣尚義自豪「方向對了」:下一步期待先進封裝

「大家好我是蔣尚義,這是我加入訊芯之後,第一次出席股東會。」目前身兼訊芯-KY(6451)董事長、鴻海半導體策略長的蔣尚義開宗明義這麼說。蔣尚義自從去年接任鴻海旗下封測廠訊芯-KY董事長後,首次面對媒體暢談20分鐘,在會中提及訊芯發展,以及半導體事業未來方向。

日期:2024-06-27

科技

輝達股東會》黃仁勳薪酬比去年多60%!輝達如何穩坐AI霸主?「教父」細數策略:它是最成功產品

輝達股東大會週三 (26 日) 召開,執行長黃仁勳在沒有點名競爭對手的情況下,列出輝達維持人工智慧 (AI) 霸主地位的整體策略。黃仁勳在股東大會應答環節中指出,輝達已經從之前專注於遊戲的公司『轉型』為一家專注於資料中心的公司。公司還尋求為其 AI 創造新市場,例如工業機器人領域,並計劃與每家電腦製造商和雲端供應商合作來實現這一目標。

日期:2024-06-27

政治社會

台灣大未來》台積電進駐、無人機研發重鎮...翁章梁揭秘蛻變「農工科技大縣」歷程:嘉義縣有落後的優勢

《今周刊》週三(6/26)舉辦2024第七屆「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會上嘉義縣縣長翁章梁以「蛻變嘉義×傳統到現代的經濟發展」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分享嘉義縣從「農業大縣」到「農工科技大縣」的蛻變歷程。

日期:2024-06-27

科技

戴爾、惠普、聯想...AI PC大潮不斷前進,連蘋果都參戰!這2支受惠股,美銀半導體分析師點名喊買

半導體、個人電腦和手機行業至少這半年都在嘗試,要把更多的AI運算從雲端推向邊緣裝置。造成這股趨勢的原因很多,重點在於邊緣運算比雲端便宜,而且支持者聲稱邊緣的AI運算更快、更個性化、更私密,也更節能。

日期:2024-06-26

理財

貨車司機中威力彩5億「夾鏈袋裝彩券」放床頭櫃,捐尾數2600萬做公益繼續上班:情願當司機也不當老闆

意外之財人人都想獲得,如果幸運中獎你會怎麼花這筆錢呢?2024年2月26日開獎的威力彩頭獎5.34億元,由高雄市三民區的「大豪發彩券行」開出,台彩周三(6/26)也公布這位幸運兒的小故事。台彩總經理謝志宏表示,中獎者是一名50歲貨車司機,本身很常買彩券,在某一天騎機車去找朋友,在路口等紅燈時,花300元以電腦選號買威力彩,就幸運中了頭獎。

日期:2024-06-26

政治社會

台灣大未來》「哪一隻鵝發燒了都知道」張麗善如何透過智慧農漁業,帶雲林走出新道路?

《今周刊》週三(6/26)舉辦2024第七屆「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雲林縣長張麗善以「氣候變遷下雲林的韌性與創新」為主題發表專題演講,分享雲林縣如何透過智慧農業,讓農業大縣走出新道路。「雲林是台灣的廚房!」專題演講一開始,張麗善以雲林為農業大縣的背景開始談起,「你吃的三把蔥裡面,有一把是雲林的;你吃的三條豬,有一條是雲林的!」她舉例。張麗善指出,雲林是台灣糧倉,是最大的蔬果中心、畜產中心,他在2018年上任縣長時,雲林的農業產值769億元,到了2022年,成長了130億元,達到了890億元的規模,甚至還打出自己的「雲林良品」的品牌。只不過,雲林的農業產值提升,但對於雲林廣大的農業人口而言,卻依然不夠多。張麗善表示,雲林縣有66萬人口,有49.7%、將近33萬人口從事農業,換算下來,所有從事農業的人,一年收入約25萬元,遠低於勞工基本工資。「雲林要兩脫,第一要脫胎換骨、第二要脫離貧窮」,張麗善坦言,雲林的背景相對艱困,除了高齡化還有少子化,「50歲以上的人佔雲林人口比例超過65%,65歲以上超過20.7%」,還「生不如死」,每年死亡人數超過7、8千人,出生人數3、4千人。雖然面臨挑戰,但張麗善表示,雲林仍不遺餘力要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2020年就已經透過縣務會議成立SDGs團隊,也有出版自我檢視報告,透過大健康產業、永續農業建立韌性的綠色產業,更成立極端氣候變遷辦公室,因應未來氣候挑戰。

日期:202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