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隆(2201)集團週四(8/31)舉行聯合法說會,中華車(2204)、裕融(9941)獲利均報喜,對下半年展望大表樂觀,裕隆三寶的獲利都有望挑戰歷史新高。除了未來展望,法人更關注下半年準備交車的電動車納智捷n7,裕隆說明:「已展開新車試裝。」中華車則靠著引進MG品牌,獲利動能大增。裕融則多元布局金融科技、儲能、電動車充電等業務,對下半年營運充滿信心。
日期:2023-09-01
(1393今周刊)當冶金技術改變,國內不銹鋼大廠紛紛陷入價格壓制的黑暗期後,老牌大廠華新麗華卻突破困境,成功在印尼設廠掌握鎳礦資源,成為這波新南向投資中的亮點台商。
日期:2023-08-30
今年八月,光陽宣布攜手泰國石油集團,合資成立 Aionex,進攻東協電動機車市場, 這是光陽實現國際化願景的關鍵里程碑,董事長長柯勝峯強調,這一役,要打造出真正的獲利模式。
日期:2023-08-30
以海外市場為主的鏈通,曾在疫情期間因國界封鎖而碰壁,他們究竟是如何趁機練兵,做出串聯台灣與日本的跨境支付應用?
日期:2023-08-30
在當前全球「去中化」的趨勢浪潮下,跨國公司正積極重塑供應鏈,而坐擁全球第三多人口的東協,已日漸成為「中國+1」的必修顯學。在這盤棋局中,不同的陣地,也逐漸演變出各自特有的產業定位與利基,而泰國,儼然將是新的汽車製造區域中心。
日期:2023-08-30
(1393今周刊)在當前全球「去中化」的趨勢浪潮下,跨國公司正積極重塑供應鏈,而坐擁全球第三多人口的東協,已日漸成為「中國+1」的必修顯學。《今周刊》採訪團隊走入東協現場,親眼見證近年台商與國際大廠的遷徙布局,亦深度拆解不同國家各自主打的產業定位。一趟東協之行,一幅替代中國的「製造新強權」圖景正在成形,而台商大軍的機會與挑戰,也逐漸清晰。
日期:2023-08-30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8-29
《今周刊》周二(8/29)在台南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舉辦「2023前進大南方」論壇,下午場由《今周刊》研發長王之杰邀請產學界先進,從永續智慧城市下的數位科技、智慧賦能創新應用思維,以及淨零趨勢下綠色永續金融、綠色能源等產業新思維,透過產業革新驅動城市新經濟突圍,讓南方崛起成為最夯現在進行式。在下午壓軸場次中,以「產業大革新,驅動城市新經濟」子題,共同和遠傳電信企業暨國際事業群副總高煥元、永豐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歐陽子能、聚恆科技董事長周恒豪以及工研院產服中心副執行長謝國倫座談,共同探討對台灣發展再生能源產業的機會與挑戰何在。
日期:2023-08-29
今周刊舉辦「2023前進大南方」論壇,今(29)日在臺南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E棟國際會議廳登場,包括高雄市長陳其邁、臺南市長黃偉哲、嘉義縣長翁章梁、屏東縣副縣長黃國榮、澎湖縣縣長陳光復等南部五巨頭縣市首長齊聚,從城市永續治理、科技南進到產業生態革新,共築大南方大發展新未來。
日期:2023-08-29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在2019年與2023年,連續兩次宣布參選總統,使鴻海自然成為政治新聞的焦點。繼郭台銘周一(8/28)上午宣布正式參選,並要尋求連署後,鴻海中午發布最新聲明,強調「鴻海不會參與政治活動,但會致力推動永續經營,讓公司可以基業長青。這就是鴻海集團的DNA」。不過就在郭台銘喊出願為兩岸和平犧牲「中共可以沒收」等言論,鴻海周二(8/29)放量走跌,開盤10分鐘就爆出超過2萬張大量、跌幅逾2%最低來到105元。
日期:202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