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業普遍期盼景氣將從今年的谷底翻揚,但是利率仍高、戰爭接連發生,明年全球電子業的景氣,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況?
日期:2023-11-22
在車用、AI伺服器加持下,廣達(2382)第三季稅後純益以128億元創下單季歷史新高,前三季稅後純益以293.98億元寫下歷史同期新高、也賺贏2022年全年獲利,前三季EPS高達7.63元。有傳言指出,廣達將調整旗下員工薪資結構,平均每位員工都能調薪3000元,同時實施彈性工時措施。對此,廣達回應主要因應通膨物價上漲,今年12月起實施全員結構性調薪,依照不同職等有不同加薪金額,以8職等員工為例,加薪新台幣3000元,且此次結構性調薪不影響每年度依照績效和所屬單位的調薪。至於彈性工時部分,將恢復疫情期間採取的制度,上班時間為早上7時到9時,下班時間為下午4時到6時。
日期:2023-11-22
大陸上月對鴻海集團在大陸的富士康旗下多地企業,同步展開稅務稽查與用地調查結果出爐?根據陸媒報導,大陸國家稅務總局武漢市稅務局以富士康編造虛假計稅依據,違反稅收徵收管理法,開罰人民幣2萬元(新台幣8.8萬)。
日期:2023-11-22
作者曾經是單親媽媽,31歲離婚,帶著3歲和一歲的幼子,用一份記者的薪水養房子、養孩子。45歲再婚,先生是公務員,面臨年金被砍,收入已不如預期。偏偏2020年瘟疫來襲,在57歲被退休,瞬間成為無收入的中高齡失業者。年輕時賺的錢都拿去養孩子,年老孩子長大了,卻沒收入了!這恐怕是現代人普遍的悲哀,但是卻因為精密的理財布局,所以活出精采的下半生。
日期:2023-11-22
台灣追求國產電動車的努力,終於看到未來的一道光了嗎?由鴻華先進(2258)為裕隆汽車自有品牌納智捷代工生產的n7電動車,訂單超過9100輛,將從2024年1月中開始交貨,預計6月底前交車完畢。在國產電動車的夢想外,其實還有鴻海(2317)董事長劉揚偉為這個兆元集團轉型升級的重要目標,也就是依循手機代工生產的模式,打造電動車的代工生產事業,為鴻海找到下一個成長引擎。2024年即將到來,由鴻海與裕隆合資的鴻華先進,加上鴻海本身,在納智捷n7之外,最大機會在哪裡?市場最想知道的是,是否有任何國外的傳統車廠,願意下單給鴻海代工。如果有,鴻海股價肯定將大大表現。
日期:2023-11-22
藍白整合卡關陷入僵局,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周日(11/19)下午表示,「會繼續用台灣民眾黨總統候選人身分拚戰到底」,晚間被目擊前往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家中夜會,兩人是否合作引發聯想。對此,郭辦發言人陳家頤證實,柯文哲和郭台銘夜會約1小時,柯特別向郭請教「惡補統計學」。不過,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同日(11/20)晚間在臉書表示,一直希望能夠和柯文哲攜手合作,一起完成政黨輪替,實現多數民意的期待,自己參選不是為了政黨,也不是為了個人,會「堅持走自己的路,為大家拚到底!」
日期:2023-11-20
「藍白合」從上周三(11/15)起忽明忽暗,如今瀕臨破局。學者曲兆祥認為,看來「藍白合」機率雖已沒那麼高,若真的沒「藍白合」,接下來要觀察的兩大變數,首先是郭台銘的動向,就是「柯郭配」能否合得成,其次是觀察侯友宜能否守住不崩盤。曲兆祥直言,目前現實是若「藍白不合」,綠營「賴蕭配」當選的機率就是比較大,要贏得大選,兩者勢必得合作,這到周三(11/22)前都還有機會,但接下來局勢變化很難說,畢竟「藍白合」成局機率有多高,在於當事者的「一念之間」。假設「藍白合」趕在最後一刻成真,學者王業立認為將需觀察3大變數。首先,是否會激起綠營支持者危機意識,進而提高投票率;第二,要觀察剩下約2成未表態選民投票意向;第三,無論是「侯柯配」或「柯侯配」,最後導致副手原有支持者的選票會流失多少。
日期:2023-11-20
本周起,第16任正副總統候選人及第11屆立法委員候選人開放登記,將在周五截止。如今藍白合瀕臨破局,最後會有幾組人馬參選,至今仍是未知數…。台鐵公司化進入倒數階段,但台鐵企業工會對於未來公司章程仍有不少疑慮,更批交通部以自己的版本強渡關山。今天台鐵局與工會續簽團體協約,交通部將出席見證,勞資是否會再擦出火花引關注。1、總統、立委候選人本周,會有多少組人馬出陣?2、台鐵公司化倒數階段…勞資關係受矚3、外銷訂單恐連14黑…何時轉正?
日期:2023-11-20
鴻海集團(2317)與裕隆汽車(2201)共同合資的電動車開發商鴻華先進(2258),周一(11/20)在台灣證交所的創新板上市,不僅是創新板的第八檔個股,也恰好成為台股上市公司的第1000家!鴻華先進以50元承銷價上市,惟蜜月行情失靈,掛牌首日盤中一度大跌9%至45.5元。擔任鴻華先進董事長的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認為,隨著電動車大潮流愈來愈明顯,市場競爭激烈反而對主攻代工模式的鴻華先進愈有利,因為各家車廠在電動車的競爭壓力愈來愈大,把汽車製造委外的機會將隨之增加。他也提到,鴻華先進繼現有的Model B、Model C及Model E等三個乘用車車款之外,預計2024年再推出Model D,也就是完全布局從B(車身最短)至E(車身最長)等四個級距的電動車,讓客戶有更多下單選擇。再者,鴻華先進也鎖定海外市場,其中北美市場是以乘用車為主,東南亞市場則先攻電動巴士,再來是乘用車。
日期:2023-11-20
鴻海(2317)與裕隆(2001)合資成立的鴻華先進(2258),周一(11/20)在台灣創新板掛牌上市,為台灣電動車發展再造新里程碑,但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和各大傳統汽車製造商多年來砸錢發展拓市,原本獨尊綠能的時代,現在需求竟然開始降溫。業者被迫降價促銷,自家電動車才賣得動,還不得不重新評估投資腳步,對於鴻海在內尚未量產、但積極進軍電動車市場的業者,挑戰更是加倍。
日期: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