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好股,堅持下去就對了」!存股族最怕意志不堅定,我有一個朋友,去年用房子來二胎,跟銀行借了500萬,一開始信誓旦旦說要買00919,那時候股價23元,後來也確實買了00919共200張,不過經過2024年4月的跌勢,也就將200張00919全部出脫,小賺2萬元,這時候的他就不敢再進場買股了。
日期:2025-02-10
編按:財報除了可以當投資工具,對於個人的理財規畫也很重要。比方說,透過財報的架構,我們可以藉由資產負債與現金流量,更清楚的掌握個人的收入與支出,找到最佳的資金配置方式。同時,也能培養有紀律的財務管理習慣,讓資產穩步增值。本文作者銀行家PaPa擁有超過15年的金融經驗,長年研究財務分析、企業評級,卻曾因迷上改車,每月背上18%的卡債。這段經驗讓他深刻體會到理財的重要性。他發現,銀行評估是否放款的方法,同樣適用於投資股票,例如:毛利率、償還能力、現金創造能力,他自己買進台達電,半年內就獲利20%,同時,作者也提到,投資股票前看清公司的財報,才能避免遇到渣男股。
日期:2025-02-07
新春開年的台北股市,真的讓投資朋友不太好過,尤其是手中握有AI相關個股的投資朋友。而我就在捷運站入口遇到一位手中持有50張鴻海(2317)的投資朋友,請教我該怎麼辦。
日期:2025-02-06
今周刊編按:被動元件大廠國巨 (2327) 週三 (2/5) 晚間宣布,將以約 655.59 億日元(140.6億元台幣),公開收購日本芝浦電子100% 股權,藉此擴大感測器業務。國巨週四(2/6)股價開盤一度上漲超過3.8%,最高來到591元,近午盤維持小漲0.88%。外資看好國巨併入芝浦後,將挹注今年營收及獲利5%、3%,因此維持買進評等,目標價700元。
日期:2025-02-06
今天(2/4)不少人看到新聞:「和碩把印度iPhone廠賣給塔塔電子!」然後就開始擔心...和碩是不是要GG了?等等等等,先別這麼悲觀!和碩賣廠並不是因為求變現補虧損...這類的動機。只是產業升級&轉型佈局的一部分。
日期:2025-02-06
封關期間「關稅俠」川普頻出招,其中晶片稅更衝著台灣而來,將對台股造成什麼效應?各投資機構分析實質影響,電子、傳產各有風險與機會。
日期:2025-02-05
本田和日產汽車之間的業務整合談判破局!日產周三(2/5)已決定撤回與本田就經營整合達成的基本協議書(MOU),後續是否重新展開協商,或僅純電動汽車(EV)繼續合作,將在今後另行討論。消息一出,日產股價應聲大跌逾4.8%,而本田股價則是暴漲超過8%。消息人士透露,本田曾提議在2/1前將日產收為子公司,但日產因將失去經營主動權而強烈反對該提議,合併談判本身也有可能失敗。日本讀賣早前報導,日產汽車高層周二(2/4)表示,「幾乎不可能滿足兩家公司股東都能接受的條件,已經不可能了」日本伊藤忠綜合研究所早前曾提出觀點認為,如果需要出手救援陷入經營危機的日產汽車,其實鴻海比本田更適合,因為現在日產最需要的不是擴大生產規模,而是開發新產品的速度,這點鴻海明顯更有優勢。
日期:2025-02-05
(今周刊1468)DeepSeek的崛起,顛覆了市場對AI發展模式的想像,也讓高算力雲端AI供應鏈個股,面臨評價修正的壓力,究竟這樣的台股震撼彈,投資人該如何因應?在AI供應鏈的布局上,又該有哪些與以往不同的思惟?
日期:2025-02-05
美國宣布對墨西哥進口產品課徵25%關稅後,又稱將延後一個月實施,鴻海 (2317) 恐受到衝擊,週一(2/3)最低來到 163.5 元,創近半年低點,收盤跌逾8%,週二(2/4)則是收在165元;外資連兩天賣超逾12.5萬張。(註:週三鴻海股價午盤上漲逾3.3%,重新站上170元之上)
日期:2025-02-05
展望新年,川普二.○颳起「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全球經貿颶風,地緣政治持續牽動全球經濟格局。在這波供應鏈重組的浪潮中,泰國憑藉「泰國4.0」政策與東部經濟走廊計畫,迅速崛起為東協經濟的核心重鎮。面對這樣的國際新局,台商如何趨吉避凶,實現「經濟日不落國」的願景,不僅考驗企業主的智慧,也需要有效的政策支持。
日期:202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