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來,台灣的經濟變化劇烈,而股市更因為台灣係淺碟型經濟,經常受到外在大環境的影響,產生劇烈變動,而台灣股市造就了二十六支股王,其中屬於金融、資產股的有十二家,電子股則有十四家,而這兩大類股登上股王寶座的祕訣也相當不同,前者靠著股本小、流通籌碼少、土地資產或是經營權之爭等題材,手法令人眼花撩亂;後者則大部分具有基本面,但也有少數是藉由股市投機行為所造就,有些市值的減幅相當可觀。從這些股王的上上下下可以看出股海滄桑,花無百日紅,沒有人可以永遠稱王的市場法則。
日期:2002-09-05
觀察近期台北股市的表現,可以發現由過去的「利多不漲」逐步邁向「利空不跌」的現象,預計八月低點四五○六點應是短期底部。未來一至二個月內,除了不可預期的利空,大盤應可展開資金行情,預估漲幅約有一千點之多,拉回找尋買點,中小型股比大型股強應是近期操作策略的主軸。
日期:2002-08-29
金控這一波合併風潮,沒搶到世華銀行、台北銀行的富邦金控、中信金控雖然「落榜」,但是卻贏了裡子,由於世華、北銀的換股比例不錯,股價水漲船高。富邦金因持有世華,帳上未實現利益高達六十億元,中信金持有北銀未實現利益也高達二十一億元;事實上,金控股的贏家不止富邦金、中信金,包括中國商銀、一銀、交銀金、華南金都因金控成立,轉投資收益不少。
日期:2002-08-29
最早相中台北銀行,卻在北銀公開標售案中失利的中信金控,股價從三十元跌到二十七元,持股比率高達三成三的外資,在北銀公布跟富邦金合併之後,也連續賣超中信金達三萬多張。八月二十六日,中信金打破兩周來的沉默,總經理辜仲諒接受本刊專訪時,立場堅定地宣示「信用卡戰國時代來臨了」,辜仲諒同時強調,規模大小不是重點,能不能賺錢才重要。
日期:2002-08-29
日本那斯達克市場因為行情欠佳、成交低迷,最近考慮收攤;與兩、三年前那斯達克公司全球走透透、到處開設交易所,企圖連結全球市場,成為二十四小時永不歇止的交易環境相對照,又讓我們看到另一個泡沫化的後遺症。
日期:2002-08-22
中國總理朱鎔基曾經自稱是「帶著棺材上任」,誓死以性命來打擊貪官汙吏,然而,就在中共今年年底政權交替、朱鎔基即將下台之際,各種貪汙腐敗的重大案件頻頻爆破,貪汙腐敗的主角人物王雪冰、朱小華等人偏偏都是朱鎔基最親信的嫡系人馬。中國高層經濟腐敗案件,多半都跟黨內政治鬥爭脫不了關係,但所有焦點全部集中在朱鎔基身上,而且犯罪金額個個「創下建國以來最高紀錄」,顯示朱鎔基自身就是腐敗的根源,如果朱鎔基真要實踐他「帶著棺材上任」的豪語,第一個要槍斃的,恐怕正是他自己!
日期:2002-08-22
源興(二三四六)由於市場逐漸消化庫存,面板降價的效應預估九月起將反映到終端市場,因此,預估第四季監視器市場需求將比第三季好。新惠普合併後,源興已經成為策略供應商,今年上半年該公司液晶監視器出貨量超過去年全年成績,超越原訂目標。
日期:2002-08-22
金融圈人士半開玩笑地說,重慶南路、忠孝西路口的台開大樓「老來俏」,七個樓層(四、五、六、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樓)身價高達新台幣兩百多億元。原來,隨著大華證券近三分之一的員工,特別是大半一級主管收拾行囊離開之後,開發金控斥資兩百億元現金與股票買來的,其實只有一幢大樓建物和留下來有點不安的員工。
日期:2002-08-22
銀行一級資優生──台北銀行與世華銀行,分別被富邦金控與國泰金控「娶走」了之後,在台北縣市分行家數多達七十家、績效僅稍遜於台北銀行的二軍資優生--台北國際商銀,立刻被鎖定成下一波大搶親的美嬌娘,在金控搶親題材發酵下,三大法人近期五個交易日的加碼張數達一萬四千張,合計持有北商銀股權達四%。
日期:200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