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國內近兩年,每年死亡人數已多於新生嬰兒數,隨著人口死亡交叉出現,外界也預估高房價區,年輕人「等房」的風氣會更加盛行,繼承移轉量恐怕還會持續增加。而從近期的發展情形可以看出來下列幾個現象:(1)房市過去10年沒有惡化,淪為法拍的房產從100年起即逐年遞減,104年起呈穩定狀態,「110年房價飆漲,法拍數量更減」。(2)贈與數量從100年起即逐年遞增,104年達到高峰,之後(105年起)快速減少,105年後則保持4.2~4.5萬棟的穩定數量。(3)繼承數量從100年起即「逐年遞增」,迄今走向未變,這也顯示民眾「藉由繼承來減少稅賦」的普遍心態。之所以如此,這種情形應該和當前的房屋移轉稅賦太高有關,因為若以贈與方式辦理房產轉移時,除「不得適用自用住宅優惠稅率」,而需「多繳不少土地增值稅」外,恐怕還要「補繳不少的贈與稅賦」。
日期:2023-03-15
今天預約視訊諮詢的客戶,是來自高雄的一對母女。母親王媽媽已70餘歲,而女兒王小姐則是40歲上下。父親過世後,就是母女倆相依為命,互相照顧彼此。
日期:2023-03-13
前幾天收到緊急諮詢:王先生是家中的長子,他的大兒子被阿公暱稱為「小王子」深受寵愛。於是阿公幫長孫買了2份保單,這2份保單要保人是阿公被保險人是長孫。當阿公過世後,王先生的兄弟姐妹發現這2份保單,頓時所有的繼承人都炸開了。認為這2份保單也是阿公的遺產,他們也有繼承的權益。王先生覺得這2份保單明明是阿公留給長孫的禮物,為什麼要拿出來大家一起分呢?
日期:2023-03-03
一家人為分產、爭產撕裂親情時有所聞,如何有智慧處理資產,也成為老後必修的學分。主播劉芯彤日前提及,某年爸爸趁著全家聚餐,拿出一張資產分配書,要他們三姊弟看清楚並簽名。爸媽更言明會考核哪個小孩較孝順,未來會多分他一點,雖然始終不知道爸媽戶頭裡到底有多少錢,但劉芯彤覺得長輩可以把這招學起來,「孩子就會乖乖回家。」
日期:2023-02-24
去年遺贈稅總稅收高達576億元,以稅率10%推估,等於1年有近6000億元規模的資產,正在進行世代移轉。
日期:2023-02-22
由於消費者物價指數,沒有較上次調整的指數累計上漲10%以上,所以2023年遺贈稅的免稅額、扣除額、課稅級距金額、不計入遺產總額的生活必需之器具、職業上之工具,這4項金額均與2022年相同。
日期:2023-02-17
想拋棄繼承遺產前請先三思,曾有配偶打算將丈夫遺產全給子女而拋棄繼承,導致遺產稅從原本的 1000 元暴增至 49.4 萬元,原因在於配偶拋棄繼承,無法使用扣除額。
日期:2023-02-16
同樣都是沒繼承遺產,為何還有分「拋棄繼承」和「自願不拿」呢?兩者差別在那裡?我該選擇那一種比較好呢?聽說有人欠銀行錢所以不繼承遺產,但選錯不拿遺產的方式,結果日後房子被拍賣,賠了好幾百萬元,是真的嗎!?遺產分割協議被撤銷是什麼意思?本文律師一次說明清楚,以後千萬別弄錯了!
日期:2023-01-17
在所得稅助攻下,財政部今天公布2022年全國賦稅收入新台幣3兆2191億元、比預算數高出4950億元,雙創新高;不過,證交稅表現黯淡,去年為連12黑,衰退998億元、創史上最大減量,年減36.3%則是2002年最深跌幅。財政部今天公布去年12月全國賦稅收入為1395億元、年減15%;去年全年實徵淨額3兆2191億元、年增12%,占全年預算數118.2%,較預算目標高出4950億元。
日期:2023-01-13
根據多年來的摸索和見聞,我覺得不論從事什麼行業,專業化是通往成功唯一的路。要達到專業化的三個必要條件是「ASK」,A代表態度(Attitude),S是技能(Skill),K則是知識(Knowledge),但態度貫穿其中。
日期:20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