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通膨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通膨共有6480項結果
國際總經

Omicron捎來好消息?

Omicron的高傳染力可能意味著疫情將邁向尾聲,但先別急著慶祝,若疫情流感化,緊接著要應對的難題,便是央行變身為「格林奇」後的市場震盪了。

日期:2021-12-15

國際總經

拜登的命令

時近年底,該是回顧與展望的時候了。當然,展望未來的方向,必須基於過去踩過的足跡,而當我們盤點1年以來的金融市場變動,幾樁大事,都有著顛覆性的未來影響。

日期:2021-12-15

理財

好命退休資產配置不可缺 華南銀行助你做準備

當台灣高齡化與少子化的情況愈來愈嚴重,目前的青壯年人口可能會成為「照顧長輩的最後一代,卻是沒人照顧的第一代」,只有做好退休規劃,才能讓自己「好命退休」。

日期:2021-12-15

政治社會

阿堂鹹粥漲到200元大爆滿!喜來登十二廚調價6成也訂不到! 他嘆:為何台灣小吃只能是銅板美食?

通膨影響,繼王品10月開第一槍漲價之後,喜來登自助餐十二廚下午茶也漲破千元,就連台南知名小吃阿堂鹹粥也宣布漲價到2百元,引發大眾熱議,究竟這波漲價潮除了通膨,還有什麼原因?

日期:2021-12-15

國際總經

拒當通膨升息下的「下流老人」,退休理財觀念再進化!錢放在「這些地方」賺更快!

在過去幾年全球掀起的永續投資浪潮中,相較歐盟及部分亞洲國家政府的積極發展與導入,坐擁全球最發達金融市場的美國,似乎總是「慢了一步」。但就在過去一年間,針對退休基金投資法規的一場關鍵辯論,讓這個「最資本主義」的國家,開始改變想法……。通膨持續飆升、升息預期加速,350兆台幣的長線資金即將入隊ESG。投資人的退休理財準備,或許是時候「換腦袋」了。

日期:2021-12-15

大盤解析

【麥克連】20211214盤勢分析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12-14

ETF

股利率近10%,富邦高股息00900募集衝破150億!她解定存300萬,親試2年「新ETF募集賺錢法」半年賺30%

編按:富邦投信旗下「富邦特選高股息30(00900) ETF」自12月6日起正式募集,鎖定真正高股息股票,且採季配息。募集期間申購僅需要1.5萬起,小資族輕鬆就能入手。經過一周的募集期間,湧入超過新台幣150億元規模資金,預計12/22正式掛牌上市。新募集的ETF,不像股票沒有抽籤問題,想買就買,那是不是趁ETF還沒上市就趕快買進,可以買在最低點?還是等掛牌後再看看呢?Dr.Selena新ETF募集聰明賺錢法大公開!

日期:2021-12-14

理財

存2千萬創每年1百萬現金流夠嗎?理財教母林奇芬:避開退休理財「3盲點」老後才輕鬆!

「離開職場後,我固定游泳、練氣功、TRX運動,還學插花;上午寫稿、看資料,沒事就與朋友聚會,許多朋友看到我都說氣色變好。」林奇芬48歲從理財媒體社長「退休」後,將重心從工作慢慢放回自己身上,不僅生活多采多姿,還更愜意自在。她將這樣的生活歸功於48歲前的自己,因為有儲蓄資產、經濟自主了,才能接受現在半退休生活「不穩定」的收入。

日期:2021-12-14

傳產

22年沒漲價,這次撐不住了!丹丹漢堡傳奇揭密:不打廣告、只給親友加盟,憑什麼稱霸南台灣37年?

2022.12.14編按:以高CP值著稱的速食南霸天「丹丹漢堡」,擋不住這波通膨壓力,預計將自17號開始調整部分商品售價,其中包含22年沒漲過的脆皮炸雞、超長熱狗、香酥米糕等都調漲2到4元不等,其中有7套餐價格調升2到5元,但也有3套餐調降價格。除此之外,丹丹也宣布,自12月1日起幫員工加薪,時薪調高至170元起,略優於明年基本工資時薪168元,讓網友直呼超佛心,根本良心企業。創立於1984年的丹丹漢堡,目前只有在高雄、台南、屏東設有店面,最大的特色是中西合併的組合菜色,讓不少中、北部人趨之若鶩,覺得下南部玩一定要吃到!不大舉招募,想加盟也沒管道的丹丹漢堡,憑什麼稱霸南台灣37年?(本文原刊於2019年9月4日)

日期:2021-12-14

台股

谷月涵示警》台股已在泡沫市場 底線「我計算是碰到2萬點」 且美國通膨成因應看這三點

在證券市場有「台灣先生」外號的寬量國際策略長谷月涵(Peter Kurz),今(13)日在北威論壇以「財政緊縮與貨幣擴張」為題演講時警告,若根據其製作的台股走勢及現金加權模型,分析市場資金及台股之間的關係,當前台股不僅已經進入泡沫市場,而且大盤極限可能就是在20000點附近。他也觀察,造成目前美國通膨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不在於哪些產品的供應缺貨,而在於美國長期薪資上漲、政府舉債比例偏高,以及個人所得稅率上揚等因素。

日期:20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