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3日,美股道瓊指數連續三周大幅回檔,並跌落仍上揚中的年線,從年初起算,道瓊指數由上漲轉下跌0.44%;S&P500指數連續下跌五周,年初以來仍上漲10.2%;那斯達克指數上漲24.77%;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33.35%。台股指數年初至10月4日止,上漲15.11%,顯示台股指數較美股科技、半導體指數弱勢。
日期:2023-10-04
今周刊編按:美股週二(10/3)全面下殺!台北股匯市週三(10/4)再演股匯雙殺戲碼,早盤重挫超過200點,一舉失守16400、16300點兩道整數關卡,最低一度來到16222.4點,終場收16273.38點,下跌180.96點,跌幅1.09%,摜破5日線、10日線,成交量2382.38億元。以3大法人買賣超情況來看,外資及陸資(不含外資自營商)賣超259.08億元,投信買超22.17億元,自營商賣超77.74億元,其中自營商(自行買賣)賣超32.62億元,自營商(避險)賣超45.12億元,總計外資兩天賣超417億。權王台積電(2330)以521元開出,下跌8元,最低一度來到519元,終場收520元,下跌9元,跌幅1.7%。不過,廣達 (2382) 尾盤翻紅,終場收在250.5元、上漲2元。
日期:2023-10-04
台幣兌美元匯率週三(10/4)一度跌破32.4創逾7年新低,央行總裁楊金龍在立法院指出並沒有所謂的「楊金龍防線」,他表示匯率由市場供需決定,且韓元、日圓、人民幣今年以來貶幅更大。但楊金龍也強調若市場有激烈變動時,央行一定會進場。學者吳中書認為,美國不排除進一步升息,因此擴大利差支撐美元,且不只台幣,其他主要幣別相對美元也都呈貶值現象。他研判要等到台灣今年Q4、明年Q1出口情形改善、經濟動能開始爬升時,台幣貶值的力道才可能開始趨緩。至於同樣重貶的日圓,有意赴日旅遊的民眾,是否到進場換匯的最佳時刻?吳中書強調匯率很難預測得準,但因為前述因素仍存在,「若問我有無(續貶)可能,是有可能的」。此外,新台幣匯率在周三一早開低走低,盤中最低一度貶至32.435元,逼近32.5元大關,創下逾7年新低水準;然到午後風雲變色,新台幣匯率於近下午3時及最後收盤時都奇蹟似翻升,最終升值0.3分,以32.325元作收。
日期:2023-10-04
隨著市場近期興起存債風潮,今年來債券ETF的資產規模快速增長;現今金融債ETF的現金殖利率高於投資級債、公債,提供理財族另一個選擇。
日期:2023-10-04
(今周刊1398)為了降低接軌ICS(國際保險資本標準)、IFRS17(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十七號保險合約)等國際新制的衝擊,壽險業者近年來積極調整產品策略,其中,長年受到國人喜愛的「儲蓄險」,就是公認最有可能「被消失」的壽險商品。
日期:2023-10-04
當地緣政治逐漸取代全球化、通膨持續升溫、製造業面臨庫存去化挑戰、中美貿易戰與烏俄戰爭方興未艾,全球政經局勢劇烈動盪,導致企業經營與商業貿易環境暗潮洶湧,唯有持續學習,才是變動時代下的最大資產。政大EMBA執行長鄭至甫強調:「在大洗牌、大變動時代,不僅企業需要轉型,企業領導『人』更需要先轉型。」唯有企業經營者的知識體系與思維模式與時俱進、全面翻新,謀定而後動,才能「贏」戰未來,智創彎道超車新局。
日期:2023-10-03
股債均甜!高利率環境,龍頭企業不怕美國通膨受控但尚未達到聯準會目標,高利率環境預期將維持一段時間,債券可以進場嗎?科技股受惠AI題材大漲,股價持續攀高,到底還能不能追?最佳策略很可能不是二選一,而是「我全都要」。統計國內八檔跨國投資平衡型基金,今年以來平均上漲逾一成,國內唯一聚焦全球龍頭企業股債資產,且不投資非投資等級債的「元大全球優質龍頭平衡基金」反映資金趨勢,今年以來上漲17.7%,為同類型基金表現最佳,更勝股票型基金,適合對於風險控管有嚴格要求的投資人。
日期:2023-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