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很多人都知道,理財作家富媽媽十方,因為一場家庭火災開始學習理財而致富。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她跟科技業的先生,兩人實際上如何安排薪水?如何計算目標?做哪些事來達到目標?在他們家會做簡單的家庭財報,每年認真看待邁向自由的「業績」。比如: -為加速存下本金,他們有幾年時間選擇不出國旅行。-為了資產累積效率,他們尊奉「不買自住房」的鐵律。-在他們家,不檢討「年收入」,而是檢討「被動收入」的目標達成率。 直到幾年前,先生因科技業工作壓力太大,長期飲食不正常不僅得了糖尿病,甚至患上重度憂鬱症,嚴重到無法下床去上班,而在46歲那年,毅然離開職場。以當時情境說是「被迫提早退休」也不為過。只不過,多虧多年來長遠布局,使得他們當時被動收入已大於家庭支出,早就財富自由,先生本來就隨時可以「主動」提早退休。 或許有人會覺得,科技業薪水高,當然可以財富自由。真的是這樣嗎?有多少高薪的人,還身陷高額房貸、家計負擔,或者為籌措孩子未來教育費用,而不敢想像自己何時才能退休?事實上,薪資高低並非主因,有計劃的分配、運用有限的上班族薪水,打造出被動收入系統,才是真正的關鍵。很多人會自我設限「以我的條件,不太可能達到財富自由……」,但事實上,下定決心的那一刻,你的命運就改變了。以下舉出1個激勵人心的真實故事,沒有高學歷、家計負擔重、低薪工作者,他們都做到了。
日期:2023-01-03
大家都知道要有足夠的退休金,才能讓晚年生活無虞,但退休金也要管理有道才真正有保障,安養信託就像是守護退休生活的保護傘,可以讓財產依照自己的意願規劃,以做為照顧自己或家人之用。
日期:2022-12-30
但是,我知道很多人對退休後的生活樣貌與開銷,有如瞎子摸象一般,理不出頭緒,退休金估太高,存不到很焦慮,退休金估太少,又怕老後要靠社工送便當,所以我願意分享自己的記錄與觀點,供大家參考。
日期:2022-12-30
昨天中午正要去吃午飯,收到一封信,機車都發動了,戴上安全帽想說晚點回覆,結果看到最後一句說:「覺得結婚後的自己感覺會比現在為了錢而更痛苦,有時候覺得是不是去做八大賣肉下海比較快。」
日期:2022-12-29
個性溫柔的 W,跟我一樣是房仲,因此他的收入很不穩定,前幾年結了婚,為了滿足太太「有房才有安全感」的願望,所以在2020 年勉強硬買了一間房,但W後來卻跟我說,沒想到買了這間房才是惡夢的開始。
日期:2022-12-28
今年政府稅收盈餘達4500億元,有立委呼籲中央要「還稅於民」,引起各方討論「如何還給人民」,有人支持發現金、發支票,有人認為應該印N倍券,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則認為:「應該直接撥補到勞保去,或是成立勞保儲備基金,讓勞保在破產時有錢可花。」
日期:2022-12-27
2023年就要來了,多項元旦新制即將實施,其中與荷包息息相關的莫過於「基本薪資調漲」、「勞保費率調整」等項目,一起來看看明年哪些新制會影響你我的勞工權益吧。
日期:2022-12-27
近年來養兒防老觀念逐步式微、高齡金融詐騙事件時有所聞,催化安養信託服務需求快速成長,合庫講堂12月9日於台北市合庫總行舉辦最終場論壇,主題特別著重於退休生活風險管理與新世代退休族五大資產配置策略,不但邀請各領域專家以不同的角度討論,更分享如何儘早做好財富傳承與退休規劃,選擇適合個人的銀色金融商品與服務。
日期:2022-12-27
博客來清潔阿姨勞資爭議落幕,雙方達成和解,最先揭露此事的律師陳又新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事件在網路及新聞的發酵,遠大於當事人的負荷,後續將由家人接手進行協調,自己則「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對此,同為律師的林智群卻表示,「他本人當然不會介意,不過以同業的角度來看,是很為他抱不平的。」而呂秋遠也認為,很多人會以為,律師是很厲害的行業,不過,我必須得說,這是幻覺,律師這個行業,基本上跟醫師一樣,是來修行的。特別是面對當事人的背叛。「這類型的事情,都是我們律師的日常,但是這結尾,真的令人不會太舒服就是了。」
日期:2022-12-26
編按:在27歲的青春歲月裡,作者Lucy卻經歷了原生家庭的重男輕女;一畢業就陷入愛河後帶球閃婚;新婚完跳過蜜月期換來的是夫家的暴力;如諜對諜般的情節逃離婚姻順利離婚後卻又被診斷出腫瘤……「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有限的,離婚又大病後的我明白了這件事,決心在有限的人生裡,挑戰無限可能的事情,從此以倒數計時的方式面對人生。」在手術結束,與死神拔河勝利後,Lucy帶著3歲的小孩,在韓國找回彼此的幸福。
日期:202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