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一生中會有很多轉捩點,工作方式也有多種選擇,例如進入公司做正職、約聘人員、在家辦公、兼職以及自由接案⋯等。面對這麼多選擇,女性往往會感到迷惘。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感受幸福的方式和各種事物在生命中的優先順序自然也不同。所以無論選擇哪條路,只要認為是最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選擇。
日期:2023-01-18
小時候家裡很窮,父母常常四處借錢以解燃眉之急,欠了一屁股債。當時年幼的我沒有太多記憶,只記得有段時間常常換地方住。後來父母親決定開自助餐做個小生意,剛好遇上台灣經濟最火熱的80~90年代,自助餐生意也越來越好,後來我們家不但還清債務,還邁入小康家庭。當時台灣經濟一片欣欣向榮,股市大好,全民炒股成了一股風氣,大家樂、六合彩等簽賭活動蔚為風潮,我的父母也成為熱衷簽賭的一員,把一大部分做生意辛苦賺來的錢,都貢獻給了六合彩組頭。當時我家隔壁鄰居就是組頭之一,每隔一段時間開著名車出門,回家時車上堆滿收回來的賭資;他們不需要工作,一家四口過著奢侈的生活。可惜好景不常,90年後,先是台灣股市泡沫破裂,台股加權指數從最高點的12,682點,竟然在短短8個月內崩跌了超過10,000點。隨著中國市場開放,台灣大量製造業外移,經濟前景立刻黯淡下來。隨後又遇上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及2000年網路泡沫等重大事件,先不談整個台灣如何,光是我的家庭和隔壁鄰居後來的際遇,就足夠戲劇化了。我們家自助餐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父母親又沒有正確的理財行為,導致生意收掉後,並沒有多少積蓄,父親只能找個大樓保全的工作,領著微薄薪資,母親則做些手工貼補家用。隔壁奢侈的鄰居後來聽說也過著困頓的生活,鄰居的兩個孩子,自然是我幼時的玩伴,其中一個後來甚至在家中上吊身亡,我到現在都還難以置信。現在距離當時已經過了30多年,我也在因緣際會之下成為一名專職投資人,對投資理財有比一般人更多一點的認識,再回顧這些往事,更加覺得感慨。「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直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如果我的父母,以及鄰居,他們在當時家中經濟向好之時,懂得對未來做一些規劃,縱使只是最基本的把錢存進銀行,現在都會過著不一樣的生活。他們正當年輕打拼事業的時候,恰好是台灣經濟榮景之時,當時銀行定存利率甚至是雙位數,所以他們即使完全不懂理財,只要固定存錢,退休之後可能也還能過得不算太糟。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處境可就更加艱難了,薪資長期停滯,物價持續上漲,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學習投資理財,幾乎可以斷定關於錢的煩惱,未來將如影隨形。所以我一直認為基本理財知識,應該納入國民教育裡面,讓大家及早認知這些事實,出社會後才能夠有正確的認知,並及早做理財規劃。撰文/臉書粉專「瀟湘夜雨」版主 巫明帆
日期:2023-01-17
「一位43歲的媽媽,手上資產不到100萬,對於退休感到焦慮」、「公司員工月收3萬5,有1萬8要拿去付家人醫藥費」這些都是理財作家十方(李雅雯)遇見的真實案例,令她忍不住想提醒中年人,避免中年焦慮,應先從檢視自身握有的隱藏資產做起,擅用政府資源減少支出,釐清退休目標金額,搭配「25、5、4」退休密碼,補足退休資金缺口。
日期:2023-01-16
這年頭大家都想要靠著投資理財致富,又或者說以前的人也想如此,過去到現在應該沒什麼改變,只是以前的人投資工具不像現在這麼多、這麼發達,現在則是有網路的關係,各種的資訊傳遞很快,就容易讓人覺得只要怎樣怎樣做,就能提早退休。
日期:2023-01-11
投資人歷經驚濤駭浪的虎年,即將步入兔年,《今周刊》精選三本投資書,從認識自己出發,將生活與投資結合,面對新的一年更游刃有餘。
日期:2023-01-11
告別大半輩子忙碌的工作時光,大家一定都希望退休後,能過著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生活,但要實現這個夢想,除了維持健康的身心之外,提早制定完善的投資理財計畫,擁有餘裕的經濟作為支持,不只能安心退休,下半場的人生還能過得更豐富精彩!
日期:2023-01-09
看了前面兩個沒有高學歷,也能在30 歲前累積第一桶金的故事,或許又會有人說,可是我跟他們不一樣,我的折磨更是無止境的,我的困境是負擔很重的那種。所謂負擔很重,可能就是家裡有個錢坑,比如哥哥被倒債,或是媽媽重病、中風。總之,就是所賺到的錢,統統都要養家所以不夠用,那要怎麼辦?接下來這個故事,會讓我們看到,就算什麼都不會,而且家計負擔很重,還是有辦法成功。
日期:2023-01-06
勞退新制不同於勞保年金,是屬於個人專屬的退休金投資帳戶,公司與自己提撥的退休金,經過幾十年的投資累積,退休後能領的錢就是自己帳戶裡的累積金額。
日期:2023-01-06
作者拉爾夫.萬格(Ralph Wanger),與股神巴菲特齊名,是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投資奇才之一。他創立「橡子基金」,打造了驚人、長期且穩定的報酬率。想找到一位長期績效表現良好的基金經理人,近乎不可能。大部分的經理人,都只有短時間內能得到超越大盤的績效,卻無法持續。然而,萬格卻達成了這項不可能的任務。也因為這樣的成就,2003年6月,晨星基金公司特別授予他「基金經理終身成就獎」,以獎勵其職業生涯中為投資人帶來長期持續的豐厚回報。當時,他所創立的橡子基金已經從最初的800萬美元,增長到200億美元,成長了近2500倍。
日期:2023-01-04
長榮航勤員工不滿年終獎金只有1個月,元旦連假集體請假,導致航班被癱瘓、機場大亂,雖然1/2長榮已派出80人支援航勤業務,不過長榮勞資僵局未解,華航子公司桃園航勤又預告不排除要大罷工,2大航勤若聯手起來,即將到來的春節、228連假,機場疏運恐怕會越來越難收拾。有員工私下透露,公司寧願花2倍薪水找派遣工支援,也不願意給正職員工合理待遇,讓辛苦賣命的員工看了相當心寒,更表示只要能走的「都去星宇了」。長榮事件引起社會輿論質疑,為什麼台灣企業不像國外談定年薪,反而要沿用沒有保底的年終獎金,像「施捨的」導致員工失去保障?
日期:202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