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上班族,很難有能力一下就取得上百萬現金,大多要等到退休,才有機會拿到幾百萬退休金。只是,幾百萬退休金該如何運用呢?成為退休者的重要課題,稍有不慎可能就血本無歸,絕對不可以輕忽喔。
日期:2023-04-13
去市區那邊接受電台的新書訪談,看了一下地圖,從內湖過去有一小段路,這次提早蠻多時間出門,搭了台Uber就過去了,這位運將大哥滿頭白髮,就是白的發亮那種,剛開始先試著開頭:「大哥您好,現在這時間應該不會塞車吧!」這位大哥氣質看起來還不錯,直覺應該是退休後很閒才出來跑計程車,很遺憾,我猜錯了,最後的故事讓人覺得應該要寫出來分享,這段車程必須紀錄一下,應該可以幫到不少讀者。
日期:2023-04-13
我時常在提醒,計算任何未來金額的時候,千萬不要忽略了通貨膨脹。3000萬這金額看起來很高,但考慮平均3%的通貨膨脹後,20年後的3000萬價值(購買力)約等於目前的1661萬,40年後的價值約等於目前的920萬,如果你的退休金目標是3000萬,換算下來,你還會覺得很多嗎?
日期:2023-03-31
年輕人要在大台北地區買房,不少是獲得長輩的援助,但有些卻是「無奈資助」,例如房仲分享,有月光族小夫妻就是要長輩資助購屋,要求雙方父母「籌錢」,甚至殺去新北市買1200萬元的新古屋,並直接簽約,等同要長輩「在期限內把錢吐出」,否則會違約。
日期:2023-03-31
近期有多項新制上路,不少政策都與民眾荷包相關,除了最受關注的普發現金6000元之外,電價4月起平均調漲11%、北北基計程車起跳價也從70元漲至85元。同時,汽車行經行人穿越道不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以及轉彎時不暫停讓行人優先通行(除禁止行人穿越路段外),都將提高罰則。《今周刊》幫讀者整理出邁向4月有哪些新制,讓大家一次了解有需要留意的地方。(原文刊登於2023/3/29,更新時間為2023/3/31)
日期:2023-03-31
隨著歐美大企業積極推動輔導員工規劃退休生活、照顧員工健康作為實踐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的最佳體現。今周刊周三(3/29)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23企業ESG永續人資長論壇」,邀請專家分享把關員工健康、推動退休理財、延攬優秀人才以及新型態上班模式等四大國際人資趨勢,協助企業打造幸福職場DNA,藉此提升競爭力。
日期:2023-03-30
「第26屆傑出基金金鑽獎」周三(3/29)揭曉,本屆符合評選標準共有187檔國內基金、189檔ETF基金與1,256檔海外基金(包含台灣發行投資海外)。在激烈競爭下,共有「國內基金獎」總計有七家投信公司發行的10檔基金入圈、 5檔基金得獎;「ETF基金獎」有3家投信公司發行共七檔基金入圍與得獎;「海外基金獎」則有17家投信投顧公司所發行或總代理的22檔基金得獎。其中新光投信一舉囊括六項大獎外(四項國內基金獎與二項海外基金獎);富邦投信、安聯投信與國泰投信也表現亮眼,成為全場焦點。
日期:2023-03-29
隨著國民的平均餘命不斷的往上,每個人是否存夠了退休金,是很重要的課題。今周刊周三(3/29)舉辦「2023企業ESG永續人資長論壇」,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以「鼓勵員工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退休金沒煩惱」演講指出,考慮到通膨及長壽風險,每人需要準備至少800萬至1200萬退休,其中有一半要靠自己準備。
日期:2023-03-29
如何讓員工擁有健康、安全的工作環境和生活,在ESG時代更為重要。今周刊在周三(3/29)舉辦「2023企業ESG永續人資長論壇」,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致詞時指出,肺腺癌已經成為台灣「新國病」,因此特別邀請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分享如何防治肺腺癌。
日期:2023-03-29
理財部落客林書廷有詳細計算過,人的一生中要花多少錢。前提是假設我們 22 歲開始工作 60 歲退休,總共工作38年,然後75歲掰掰,其中包括食衣住行、育樂、養小孩等費用。非常簡約的計算,夫妻兩人竟然一輩子至少要花 3,000 萬元。現在的你可能還年輕,不覺得花費會有那麼多,是因為你還沒有買房買車養小孩的壓力,所以人生支出表上的金額好像跟你無關,等到年紀越來越大,金錢的問題便會接踵而來,若以目前的收入,有辦法應付嗎?
日期:2023-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