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05)他用一篇報告,畫下了一道名為「4%法則」的標準界線,這條界線,影響了將近30年的退休理財規畫思惟,在通膨陰影仍在、美國利率居高的環境下,這位退休理財教父提出忠告:這可能是最糟糕的退休時刻,但也是最棒的理財時機。
日期:2023-11-22
作者曾經是單親媽媽,31歲離婚,帶著3歲和一歲的幼子,用一份記者的薪水養房子、養孩子。45歲再婚,先生是公務員,面臨年金被砍,收入已不如預期。偏偏2020年瘟疫來襲,在57歲被退休,瞬間成為無收入的中高齡失業者。年輕時賺的錢都拿去養孩子,年老孩子長大了,卻沒收入了!這恐怕是現代人普遍的悲哀,但是卻因為精密的理財布局,所以活出精采的下半生。
日期:2023-11-22
這幾年擔任證基會樂齡講座的講師,讓我對退休理財有了更深一層地認識。
日期:2023-11-21
買5%殖利率的高配息績優股就能達標,甚至有機會賺到價差,分享5檔超老牌高股息績優股。
日期:2023-11-21
物價漲幅已達多項稅制核課調整門檻,財政部指出,除綜所稅免稅額、扣除額外,明年退職所得免稅額、遺產稅不列入遺產總額金額及6大扣除額也將調高,實際調整額度將在年底公告。
日期:2023-11-19
11月以來有幾檔新ETF陸續上市,老師觀察到00935(野村臺灣創新科技50)從11/1掛牌以來,11/14的股價來到16.22元,已經上漲8%了,表現真的是很不錯。
日期:2023-11-15
退休後沒有收入,如何養老成為迫切危機,「以房養老」除了可住在自己熟悉的房子養老,貸款月付金還能填補政府退休金缺口、減輕子女奉養壓力,讓退休生活更為舒適。
日期:2023-11-15
(今周刊1404)新冠疫情之後,缺工聲愈喊愈響了。產業需才孔急,年輕人在哪?其實,早有一群跨越國籍的「新台灣幫」,默默成為了台灣勞動力的新支柱。
日期:2023-11-15
勞保「老年給付」分為分別是「老年年金給付」、「老年一次金給付」及「一次請領老年給付」,能領多少與「投保年資」和「薪資級距」有直接相關,平均薪資是從哪天開始取平均值?年資怎麼算?一文看懂。
日期:2023-11-13
每天勤勤懇懇的工作,每到發薪日總會看到被扣了一些金額在勞、健保費用上。而被扣除的金額不但不懂得是如何計算外,也不懂得勞、健保級距的差異。其實,在繳交勞、健保費用上可分為2大部分:雇主支付與員工支付。而勞、健保費率不只隨著工資改變,2023年的勞保費率也有所調漲。想知道勞、健保投保級距費用如何計算?不妨就交給現有的公式套入計算,讓你輕鬆搞懂每月繳了多少勞、健保費用吧!
日期:202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