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本市場摒息以待的輝達(Nvidia)財報,終於在2/26盤後發布,這份截至今年1月26日的上季財報(2025會計年度第4季),在營收、獲利和財測方面,皆優於市場預期。看來這次村長又成功救了全村,到底數字有多好,我們趕快來看一下吧!
日期:2025-02-27
輝達(NVIDIA,NVDA)公佈去年第四季及全年財報,季度營收創紀錄達393億美元,季增率12%,年增率78%,超過市場預期的380.5億美元。調整後純利220.66億美元,年增率72%,季增率10%,調整後每股純益0.89美元,超過原預期的0.84美元,季增率14%、年增率82%。而資料中心營收356億美元創新高,季增率16%,年增率93%,同創新高。2024年營收創紀錄1305億美元,成長114%,每股純益2.94 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147%。輝達預計第一季營收430億美元,上下區間2%,優於分析師平均預期的417.8億美元。
日期:2025-02-27
AI伺服器大廠美超微先前深陷財務疑雲,未能如期出具財報,一度面臨下市危機,不過美超微25日趕在壓線前補交財報,擺脫被那斯達克摘牌的風險,消息激勵美超微盤後股價飆漲超過21%。同時,公司仍在努力實現2026財年400億美元的營收目標,雖然部分投資人認為太具野心,但也反映了美超微在輝達新Blackwell平台推出的龐大機會。
日期:2025-02-26
川普表態將按時對加墨開徵關稅,重創在墨國設廠的鴻海、廣達及緯創集團的緯穎等,25日股價均重挫,廣達市值及排名大幅倒退嚕,緯穎股價跌破2,000元;惟聯發科是DeepSeek橫空出世的受惠者,今年來股價不跌反漲,股價與市值齊創天價,超車鴻海成市值二哥。
日期:2025-02-26
中國產能過剩風暴襲來,由長春集團二代林顯東領軍的大連化工,在風雨來臨之時就果斷停工,避免陷入削價競爭的危機,也保有沉潛再戰的底氣。
日期:2025-02-26
機器人究竟玩真玩假?眾所期待的人形機器人,何時才會進入生活又實用?《今周刊》獨家專訪輝達機器人舵手勒巴迪恩,從技術和產業發展,給出答案。
日期:2025-02-26
近期全球新聞不斷有新焦點,從中國AI公司DeepSeek、美國總統川普的全球關稅政策和美國的晶片政策等等,這些對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有著重大的關係,市場波動,投資人自然多關心。
日期:2025-02-25
上周台股在台積電止穩,傳產重電、成衣運動、生技接棒輪動下,指數好不容易來到長達半年的大箱型區間高點。雖2/24遇到美股回檔未能一股鼓作氣攻上 2 萬 4 大關。但2/24下跌亦未影響到台股多頭趨勢。口訣:漲勢看撐不看壓!目前台股月線、季線翻揚助漲,只要月線 23334、季線 23094 支撐不破;MACD 柱狀體不翻黑、雙線未落在 0 軸之下前,多頭趨勢未變。
日期:2025-02-24
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都同步看好人型機器人發展商機,連帶讓人形機器人概念股後勢看漲。近月股價從2/3最低52.5元,至周一(2/24)最高已經翻倍來到105.5元的新漢科技(8234),董事長林茂昌指出,過去因為標準不一,無人全自動生產線很難打造,現在透過開放標準,可以打造無人生產線和無人工廠,台灣若能領先全世界走向開放標準的相容機器人和智慧產業,可以為全世界打造無人工廠。黃仁勳日前看好未來2 到3 年內,AI 人形機器人將出現明顯突破,林茂昌則相對保守,他引用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的見解說,「現在時機還沒有完全到」、「我在看5年之內,大概還沒有完全的實用的價值」。謝金河也認為,跟自駕車一樣,都需要一點時間。至於台廠在這場AI、人形機器人戰役中要如何突圍?政大數位內容學程助理教授侯宗佑認為,機器人的大腦,也就是晶片運算能力還是滿重要,大家會更期待人形機器人可以溝通上無縫溝通,這時運算速度就很重要,這就會是台灣一個很大的優勢。謝金河秀出機器人產業分佈圖指出,從最高端的AI感知系統,也就是晶片到視覺系統,有大立光、聰泰;機器線性關節零組件相關零組件、電池機構件、散熱、軸承齒輪、自動化設備,這些和大、鴻海、華碩、和椿到英業達都會有角色。
日期: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