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390)緯創身為電子五哥之一,獲利穩定,但股價在五哥中,一直排在中、末段班,不過,今年以來股價大漲超過400%,它做對了什麼?
日期:2023-08-09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8-09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3-08-08
今周刊編按:AI股緯創(3231)上周重挫27.4%,股價從盤中高點161.5元,最低一度跌到110元,市場對緯創的信心急凍,氣氛與先前AI狂潮時大相逕庭,但外資連4買、買超逾6.03萬張。本周起緯創氣勢又回來了,周一(8/7)收紅、周二(8/8)最高一度衝到134.5元,最後以小漲4元、以129元作收,漲幅3.2%。
日期:2023-08-08
國內出現了全新的造車新勢力,以之前裕隆汽車及中華汽車工程人才為主的技術團隊,加上前宏碁集團高層所組成的庫得科技,獲得來自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和碩董事長童子賢,還有IC設計巨擘義隆電子、面板大廠友達等的資金支持,從電動物流車底盤做起,切入每年規模數兆台幣的全球電動車市場。成立11年的庫得科技,已經做出第一輛原型車,未來將朝授權生產(而非自行生產)及系統輸出的方向發展,短期目標是2025年首個合作案落地。這也意味,身為庫得科技共同創辦人的施振榮,以及重要股東童子賢的造車夢,有機會在2025年實現。
日期:2023-08-07
今周刊編按:AI概念股歷經一波急跌狂殺後,週一(8/7)廣達(2382)、緯創(3231)、英業達(2356)多檔領軍回神,帶動台股開高走高,指數一度來到17032點;不過受到航運、觀光等類股拖累,台股收盤報16,996點,上漲152.32點,漲幅0.90%,成交量3,220.94億元。不過,AI概念股強勢主導大盤,漲勢驚人,包括緯創、廣達、技嘉、英業達等都攻上漲停,相關族群台光電、台耀、雙鴻、辛耘也都登頂。今年來台掀起一陣AI旋風的輝達(NVIDIA)創辦人兼首席執行長黃仁勳,將於台灣時間8月8日晚上11點出席美國洛杉磯舉辦的SIGGRAPH 2023(計算機圖形與交互技術頂級會議暨展覽),市場關注又將帶來哪些新消息。
日期:2023-08-07
上周五(8/4)到台南主持「沙崙資安國際研討會」論壇,第一次到台南高鐵站旁的沙崙資安及智慧科技大樓,聽了幾位資安產業專家的分享,談到資安發展的重要趨勢,也認識了一家台灣極具潛力的全球工控資安領導廠商,在此與大家分享。
日期:2023-08-07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8-07
近期市場資金瘋搶AI概念,電子系統廠從穩定的配息好股變成熱門飆股;大象跳舞也出現了後遺症—殖利率降低,未來配息跟不上的個股,恐將被高股息ETF釋出。
日期:2023-08-06
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科技冷戰暗潮洶湧,紐約時報四日刊登對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三個多小時的專訪。他表明,雖然美中科技競爭愈演愈烈,但「我們控制住所有的瓶頸,如果我們要掐住他們(中國大陸),他們其實無能為力」。紐時同日另刊登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的訪談,他強調,台積電在走向全球的同時,仍須根留台灣。
日期:202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