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股票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股票共有10000項結果
ETF

千萬別認為「現在股市大漲是假象」!他44歲提早退休年賺18%:這3種ETF不要買,尤其是最後一種

最近跟一個年輕朋友聊天。他從周遭染疫朋友的遭遇來觀察,對未來疫情的發展感到很悲觀,但又很困惑,為什麼股市卻一直漲?或許這也是很多網友的疑惑,我在此一併分享我個人的看法。

日期:2021-06-01

理財

通膨壓不住了!央行準備出狠招 資金轉進這2種股票最安全…還有「買美元」

「躺平族」是近幾周中國大陸的網路新詞,但卻是成形有些時日的新世代,影響力大到足以讓央視出面訓斥「認命可以,躺平不行」。

日期:2021-06-01

科技

三菱重工空調 力挺全民居家防疫大作戰 現金名額加倍抽

疫情嚴峻,三菱重工空調與全民一起攜手居家防疫!

日期:2021-06-01

精選個股與解析教學

【麥克連】20210531每日精選強弱勢股與解析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

日期:2021-05-31

大盤解析

【麥克連】20210531盤勢分析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

日期:2021-05-31

法人籌碼表及資金流向

【麥克連】20210531法人籌碼表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

日期:2021-05-31

法人籌碼表及資金流向

【麥克連】20210531法人資金流向表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

日期:2021-05-31

台股

航運百年榮景!陽明詢圈現增 小股東歎「真心換絕情」

根據《財訊》報導,貨櫃三雄受惠全球運價竄升,營運狀況大好,尤其是近年幾乎年年虧損的陽明,今年第1季就繳出每股盈餘7.49元的亮眼表現;不過,3月底陽明董事會決議以詢價圈購的方式,辦理現金增資3億股,除了一成留給員工認購外,其餘9成採取全數詢圈的方式,引來小股東忿忿不平。

日期:2021-05-31

焦點新聞

高端股價飆漲、每劑購買價格? 陳時中:股市與指揮中心無關

國產疫苗沒有通過三期試驗,國人施打是否可以安心呢?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其實做完三期的時間會拉得很長,各國的疫苗其實都沒有通過三期,而是經過國家核准緊急授權(EUA),等到完整通過,恐怕對疫情已經是「緩不濟急」;也對於高端疫苗的股票,半個月漲了120元,做出回應!

日期:2021-05-31

政治社會

我對台灣政論節目與名嘴生態的經驗分享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資深媒體人蔡玉真分享,對台灣政論節目與名嘴生態的經驗。

日期: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