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作者吳家揚小時候家裡是開麵包店,前門賣麵包和雜貨,屋後則是麵包烘焙場所,小學二年級起放學就先回家當童工幫忙賣麵包。並非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他,為何能在37歲財富自由、42歲提早退休?吳家揚認為,首先要了解一輩子的收支全貌,這是人的大財庫,記得一定要將家人一起納入規劃。將已經有的、未來會有的,一筆一筆列出來,愈詳細愈好。接下來檢視自己的財務觀念,他花錢的態度和做法如下。
日期:2021-09-13
粉絲提問:不好意思,想請問孫大/孫太(題外話:若是打擾了的話,就請忽略我),實在困擾我了,前兩年在吵說儲蓄險利率要降趴,那時的我還完全未接觸存股/股票市場,想透過儲蓄險的方式存錢,於是108年買了一張10年期月繳2000元,109年買了1張6年期年繳35000元,這樣每個月就是固定存5000元,大大們會建議我將這兩張退掉嗎?
日期:2021-09-13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09-13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09-12
15 家金控 8 月獲利全數出爐,富邦金 (2881-TW) 續奪三冠王寶座,與國泰金 (2882-TW) 兩大金控龍頭合計前 8 月獲利就占整體金控獲利過半,所有金控已合賺 4576.02 億元,年增 64.5%,且有 8 家金控獲利已超車去年整年。
日期:2021-09-11
台股從 8 月中市場極度恐慌,到 9 月初多頭情緒回穩,僅僅花了2周的時間,但類股的多空分布卻有很大的改變,鋼鐵、航運這些高基期的傳產,股價幾乎逼近前波低點,然而投信在 8 月下旬大力掃貨的高速傳輸、IP矽智財及晶圓代工,都領先大盤創下新高,在內資中實戶都開始離場的狀況下,法人開始主導盤面,不少投信認養股在短短2周的時間內,都拉出 30 ~ 40% 的漲幅,量能從 5 ~ 6 千億回到 2 ~ 3千億後,台股並沒有如預期的量縮重挫,反而恢復常態,當沖的退燒,也讓法人更容易控制價格,有別於 6 ~ 7 月航海王的瘋狂,投信動向重新受到投資人重視。
日期:2021-09-11
編按:2015年,43歲的銘傳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江季芸,開始正視高齡化和少子化對社會各層面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對教育界未來無可避免的衝擊。於是她擬定了一個「離開校園10年計畫」,決定超前部署退休金,目標是「10年後離開校園,每年領到100萬元的股利,當作退休金」。投入股市的第一年,她買進穩定配息、配股的金融股,也是存股族的最愛。隔年,185張股票變200張,讓她覺得如果持續複利成長,就能順利實現目標。但沒想到,第3年股利政策改成配息、不配股,股利縮水,股價波動也讓資產起伏,原本的計畫趕不上變化,為了確保她的10年退休計畫能成功,她稍稍調整了作法,她把投資方法調整成「波段存股法」,也就是「雙管齊下」的策略:「波段價差」+「股利再投入」,5年的投資成效,300萬元變成1,300萬元,提早滾出千萬退休金,2020年,股利年領60萬元,朝向股利年領100萬元的目標邁進。
日期:2021-09-11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09-10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09-10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