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歲末年終的時刻,你感覺今年是如飛箭般迅速一眨眼就過了,還是如龜步爬行度日如年呢?「時間」不管在物理學、心理學、哲學甚至宗教學長久一直以來都是個被高度討論的議題。「時間」在股票交易中也是一項關鍵的要素,如記錄每日漲跌力道消長變化的K線圖就是由縱軸的價格與橫軸的時間所組成。然而,大部分的交易者,主要賺取的是股價波動高低間的價差,所以關注的重點通常放在縱軸價格的變動,對橫軸時間的長短比較容易忽略,但「時間」往往是決定一筆交易賺賠的關鍵因素。
日期:2024-12-11
14家金控獲利全數出爐,前11月稅後純益5714億元創史上新高,年增率近6成。其中,單月獲利以及累計獲利、每股獲利王都是由富邦金拿下,而國泰金則是亞軍,中信金位居第三。在沒有過多呆帳存在的前提下,今年整體金控獲利將有望刷新歷史新高,打破2021年的5806億元紀錄。專家指出,今年金控表現超乎預期,明年股息表現可期,且成長動能有望挹注至明年;加上今年受惠AI題材,多家科技股也屢屢刷新獲利,對於投資人來說都是進場好時機。像是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金融電子股兩手抓,上漲行情不錯過,目前00878股價位在22.26元,年化配息率仍高達近10%。
日期:2024-12-11
受惠於通膨降溫,全球央行相繼展開降息循環,企業獲利以及景氣復甦持續,2024年全球主要股市和信用市場迄今繳出不錯的投資表現。展望2025年,健康的基本面、有利的市場技術面,以及利率逐漸下降的總經趨勢預計將持續下去。從潛在風險來看,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仍然較高,然而根據歷史經驗,大多數地緣政治事件對金融市場只會產生短暫的影響。
日期:2024-12-11
用過去的數據統計出來的數學模型,都是「後見之明」,有很多假設前提的數學模型,則是假的「先見之明」。用「過去已知」或「未來假設」的「數學模型」,怎能對「未來未知」或「不容假設」的「真實人生」提出建議呢?以下茲舉三例來說明:
日期:2024-12-10
存股頭幾年,版主也曾經訂下目標,希望盡快買齊500張、800張金融股或高息型ETF,盼著能依靠股利盡早離開職場;事實上,這個目標也沒有錯,只是速度慢了點。隨著投資經驗的累積,版主發現,如果年紀尚輕、離退休還需要十幾二十年,資產成長才是重點,股利多寡僅是次要,畢竟年輕時還有工作收入,不急著追求被動現金流。
日期:2024-12-10
今周刊編按:順藥(6535)因新藥解盲結果市場不買單,股價出現六根跌停走勢後,在大股東晟德(4123)宣布砸錢救股下,今(10)日早盤以180元開低走高,盤中一度亮燈漲停,漲至212元,終結「連六跌停」,終場收在208元。
日期:2024-12-10
今年3月的時候,股票市值只有1270多萬,但經過9個月,股票市值已經增長到1810萬。雖然原本設定的目標是今年內達到2000萬市值,但今年已經快結束了,我想應該是無法完成了,不過,從2023年1月400多萬的市值開始,到現在的1800多萬,扣掉利息後還能產生150多萬的正現金流,其實對我來說已經算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
日期:2024-12-10
編按:股神巴菲特說:「我一生99%的財富,都是我50歲之後獲得!」而在台股中,同樣有一個人,57歲的年紀才開始學習技術分析,歷經3年克服人性弱點,在60歲時加倍收割,達到每年獲利1倍的目標,他就是人稱「飆股上校」的朱家泓。朱家泓曾任職業軍人22年,最高階位達上校。1985年踏入股市至今近40年,朱家泓卻當了長達22年的股市菜鳥,一路走來始終賺少賠多,而且不管賺錢或賠錢都不知道原因,甚至坦言:「陸陸續續的小賠,累積下來至少賠掉一棟北市大安區的小套房。」直到2006年,時年57歲的朱家泓決心重新學習,專注於技術分析,開始從基本功扎實研究市場走勢,終於在2007年時靠自己的判斷,人生第一次在短短2個半月內操作獲利112%,從此改變了在股市賠錢的命運!朱家泓發展出獨特的「飆股戰法」和「股票獲利目標管理法」,逐漸掌握穩健的投資策略。這套方法不僅幫助他穩步實現每年資產增值1倍的目標,更讓他在60歲後累積千萬元資產,成為年年繳出亮眼成績的專業投資人。朱家泓以親身經歷證明,即使在年近退休之際,仍能透過學習與專注實現財務自由。
日期:2024-12-10
規模高達3548億元的元大高股息ETF(0056)上週五調整成分股結果出爐,存股池中的長榮(2603)被納入。我們研判,除了0056外,仍有幾檔高股息ETF有機會將長榮納入,或增加權重。
日期:2024-12-09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週一(12/9)出席《張忠謀自傳》全集新書發表會,除了分享自己在自傳中記錄的精彩「危機與轉機」外,也由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兼事業群執行長王力行代表媒體發問,張忠謀針對當初攬才為何曾找上輝達創辦人黃仁勳,以及對競爭對手英特爾、三星的困境,都給予忠實的評論。
日期:202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