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最愛買的基金是哪一種?多年來高收益債都占據排行榜第一位,但金管會今年4月主動發出新聞稿,提醒投資人「注意高收益債券基金投資風險」,到底投資人應該如何應對?
日期:2021-05-11
一上計程車,司機便開始滔滔不絕地分析個股,「背景音」則是廣播中傳出的股市新聞;下了車,走進髮廊,設計師邊替你修剪頭髮,邊分享他的投資心得,不想聽都不行。
日期:2021-05-11
編按:本文為讀者股素人投稿。本業是冷凍空調工程技師的股素人,曾在1998年進入股市,當時只會「憑感覺」買賣股票,3年不到即因嚴重虧損套牢而黯然退場。2008年,悟出「買股的3個15準則」與「3個先決條件」的原型理念後,重返股市,從此不再虧損、安穩獲利。股素人每年領穩定股息,現在處於半退休狀態。
日期:2021-05-11
我第一份工作是1997年,在花旗銀行從事房屋貸款專員。還記得主管當時告訴我們,在外商銀行一定要學會投資,才能算是一個銀行家,天真的我也認為自己將來一定會成為銀行家,所以1999年,便憑藉著感覺開始投資台灣股市、基金。
日期:2021-05-10
編按:從小就深受在銀行上班的母親影響,耳濡目染財經時事,阮慕驊在1991年跳入他最喜歡的財經報導工作。40歲起辭掉穩定收入的平面媒體工作者,成為電視、廣播界最早的斜桿工作者。如今才55歲,就已財富自由。 50歲那年,長期緊繃的每天財經節目現場主持工作,阮慕驊身體和心靈累積的問題同時爆發,過去難得用到健保卡,現在成了醫院常客,他不但發現自己自律神經失調,甚至一度罹患恐慌症。 一次住進急診室,醫師判斷他是恐慌發作,叫護理師幫他打鎮定劑,他才驚覺,要開始調整自己的人生,不能這樣下去。因為這個病不是生理的,是心理的,他必須改變,重新出發。於是阮慕驊開始肌力訓練、練瑜珈、吃有蛋白質的白肉飲食及蔬果,不到5年,已經瘦了12公斤。 從小要自立更生,到現在仍與85歲的老母同住,阮慕驊的理財與人生,可說是倒吃甘蔗,愈來愈甜。他對人生有十大體悟,藉由本書分享給讀者朋友。
日期:2021-05-10
零股交易是近半年以來非常火熱的討論話題,受惠於2020年10月盤中零股交易制度上線,交易便利性大幅提升,選股的原則除了現金股利、公司獲利之外,其實還有許多不同的角度,本篇文章就來介紹另一個小撇步,幫助投資人對於零股標的的挑選有進一步的了解。
日期:2021-05-10
本波多頭來到萬七關卡附近,似乎遭遇到了亂流。有些個股被亂流衝擊,股價一口氣從高點跌落至月線,甚至季線之下,嚇壞了一群投資朋友。不過如果基本面沒有惡化,那麼這一次的回測,反而是先前來不及上車的朋友,一次重新檢視上車的機會。
日期:2021-05-10
台股加權指數中的航運股指數自今年的低點往上至5月7日已經上漲約111%,其中以貨櫃航運股最為強勁,大盤指數僅上漲約16%。此時,還能買進航運股嗎?
日期:2021-05-10
中國五一節前看到預訂從上海出發到各主要景點的機票及火車票都售光,各旅遊景點的酒店都大幅漲價1倍以上,以往這種熱門搶票景象只有在沒有疫情前春節才看到的情景。五一期間前預期到這種火爆場面,最好策略就是留在上海好好的休息,研究2020年年報及2021年一季報數據。
日期:2021-05-10
一位男網友於網上分享自己股票買賣的心得,他表示自己去年僅僅用了30萬元入股市,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已經翻成1100多萬元,當中約有700至800萬元靠「海運」賺來的。「從14.95買入長榮那一刻到現在海運沒有賠過錢」該網友更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深入了解長榮(2603)、陽明(2609)今年獲利狀況,「其實真的很好賺」。
日期:2021-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