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存股池股票的3月與前3月累計營收做一個總整理。您可能會感歎,營收、獲利、股利再好有什麼用,再怎麼樣也比不上川普嘴裡吐出的一句話,或他簽署的一紙行政命令。然而,股價長期的決定,還是由基本面佔主導地位。請對價值投資哲學保持信心,不要輕言放棄。
日期:2025-04-11
編按:提到中長期投資策略,本書作者勝間和代則推廣定期定額投資,又名平均成本法,靠時間累積財富,她舉例,每個月在銀行存5萬日圓(約合新台幣1萬1000元),10年可以存60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131萬5000元)。如果使用平均成本法投資,同樣一筆錢則會翻倍,即120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263萬元),20年內會增長至4倍,即240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527萬8000元),30年內則可以增長至8倍,即480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1055萬5200元)。她從35歲左右開始投資,到現在54歲,資產已經成長至原先的4倍。至於每個月要投多少錢投資?她則建議以收入的10∼20%為準。而且務必在發薪日當天預先撥出用於投資。存錢的訣竅,在於一開始就當要存下來的這筆錢不存在。假如抱著「錢有剩再投資」的想法,永遠也存不到錢。
日期:2025-04-11
編按:現年45歲(1980年出生)的雷浩斯,畢業於師範學院藝術教育系,曾在遊戲公司擔任美術設計師。從大學時期就開始學習投資的他,30歲存款就突破千萬,十多年前毅然決然轉換跑道,成為專業投資人,在40多歲時便已實現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財富自由。近期由川普關稅政策引發的史詩級股市波動中,雷浩斯在短短幾天內,實現了高達453萬元的驚人獲利,他是怎麼辦到的?
日期:2025-04-11
美國總統川普掀起關稅戰出現大逆轉,宣布暫緩90天,美股狂飆台股也強彈,終場大漲1608.27點,來到19000.03點。台股一路慘跌3天,最弱勢的鴻海(2317)連3日跌停,周四終於以漲停123.5元作收。對於如此戲劇性轉折,令不少帳上血虧的網友欲哭無淚,有人直言「100多萬都是鴻海賠的」、「-148w,其中80是鴻海貢獻的」。不過鴻海在周五(4/11)成為盤面最熱股,爆出逾24萬張成交量,股價也由黑翻紅,一度大漲7.69%,最高觸及133元,呈價量齊揚走勢。在這場股災中也是有人躲過一劫,73歲「綜藝大哥大」張菲,曾透露擁有上千張鴻海股票,接受媒體訪問,老神在在的說「早在清明連假之前,我就把手上所有股票全部賣光光了」,據悉他賣出獲利至少5億。
日期:2025-04-11
在美股於週四(4/10)晚間再度狂瀉千點、日股早盤一度暴跌近2千點的雙重壓力下,台股週五(4/11)早盤跳空開低,一度走跌約581.25點,指數再度跌破萬九關卡。所幸,在開盤不久後開始出現買盤,跌深的電子權值股開始回神,航運股也跟著啟動攻勢,讓台股在開盤半小時後由黑翻紅,可說是「世界強」的走勢。到了午盤後,更站穩萬九關卡。台股在收盤時上漲528.74點、漲幅2.78%,收在19528.77點,成交值新台幣5141.08億元。觀察三大法人動態,外資及陸資與投信皆為買超、自營商則站賣方,合計買超326.47億元。其中,自營商賣超86.27億元,投信買超107.57億元,外資及陸資買超305.17億元。
日期:2025-04-11
今周刊編按:白宮宣布川普對中國關稅徵收至少達到145%,美股週四回吐前一日大部分的驚人漲幅,債券和美元再次遭遇拋售。川普在面對記者詢問關於美股崩跌問題時表示,「我沒有看到,因為我已經在這裡待了兩個半小時了」。而川普高階貿易顧問納瓦洛(Peter Navarro)受訪時表示,週三股市創下史上最高漲幅。當然,之後一定會有小幅回檔,還說「這只是大盤走勢過後正常的回落,沒什麼大不了的」。
日期:2025-04-11
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髮夾彎,使得全球股市立馬大漲,請參考附表一。
日期:2025-04-11
編按:本周台股連3天大跌,8檔熱門高股息中,只有00878和00713贏過0050和大盤,除了配息率外,遇到股災的抗跌力也是高股息ETF投資人在選股時的重要依據。至於想要靠存股每月領取10萬被動收入,選擇00878還是00713好呢?請看財經部落客知美Jimmy的分析整理....
日期:2025-04-11
關稅像堆積木的遊戲今天網路上有眾多的朋友在討論川普對中國開徵125%的高關稅,很多人都認為這個高得不像話的關稅稅率可以把中國置於死地!報載很多出口廠商停擺,貨櫃輪停駛,但這只是一個表面現象,背後的問題更值得探究。
日期:2025-04-11
編按:今年50歲的何毅里長伯,是嗨投資版上的元老級人物,高職畢業就出社會打拼,做過汽車銷售員、信用卡理專、送貨跑外務、水電學徒,甚至是到有錢人家裡洗馬桶。後來他到投顧公司,在7年的工作期間,靠著對數字有高度敏感和做人圓融的態度,讓他成為王牌業務員。何毅里長伯靠著自學、土法煉鋼學投資,幾年下來,發現股市並不是無法預測,找到關鍵邏輯和運作的慣性,靠飆股翻身,10年來讓資產翻15倍。
日期: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