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股市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股市共有10000項結果
聰明理財

市場情緒難預測,而體質可追蹤,從Q1數據看出台股韌性輪廓

匯率與關稅衝擊下,外銷型台廠正面臨挑戰,透過整體財報數據與獲利結構,揭開台股企業的真實體質。

日期:2025-06-07

國際總經

巴菲特買我就跟!日本散戶搶進5大商社股票…股神連退休也續抱「50年不賣」魅力在哪裡?

日本散戶正大舉將資金投向股神巴菲特支持的商社股票,看準的是其穩健的商業模式和優異的股東回報。

日期:2025-06-06

ETF

大盤站回2萬1,該衝了嗎?下半年還有5大風險!想安心賺有3買法:高股息、市值型的亂世解方

近期台股站上21000點關卡,技術面站上季線,投資人也逐漸恢復信心。然而,下半年仍有5大風險隨伺在側,投資風險仍未去除。在這樣的環境下,該買高股息ETF,還是市值型ETF呢?三個策略,讓你安心投資。

日期:2025-06-06

台股

華碩清潔婦翻千萬富翁啟發!他把30萬滾出500萬,賠光後又賺回2千萬:存股30年,不如飆股賺3年

本書作者陳威良從30萬起家,曾在市場翻倍、再翻倍,也慘賠過只剩2萬,他從月薪22K小資族,再到外商、金融圈歷練,成為傑出的操盤手,他深知散戶的痛點,靠著20年實戰經驗,打造出一套「小資也能用的飆股獲利術」!

日期:2025-06-06

ETF

0050分割後,從40元漲到60會很難?配息能維持?施昇輝:4個迷思先破除「別以為是天大利多」

編按:0050 即將進行「1拆4」的股票分割,預計6/11~6/17暫停交易,屆時會以6/11淨值進行分割。而0050在6/5的收盤價則為181.65,若以新股價45元估算,未來入手一張0050的成本,將從18萬元降至4.5萬元,對小資族來說進場門檻大幅降低。不過長期投資0050的樂活大叔施昇輝提醒,投資人一定要特別小心低價的迷思。(原文刊載於2025/3/10,更新時間為2025/6/6)

日期:2025-06-06

金融

外資5月淨匯入127億美元!2021年來單月最高 金管會揭背後2大原因

金管會今天公布,外資5月單月淨匯入126.68億美元,是2021年以來單月第1大淨匯入。官員分析,外資淨匯入主因是上市櫃公司4月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15.37%,以及美國關稅政策暫緩、台股回穩。

日期:2025-06-05

國際總經

找張忠謀、施振榮坐鎮台灣主權基金?王健全籲民間主導績效全公開!政府角色怎麼定位才能成功?

總統賴清德日前宣布台灣要成立主權基金,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週四(6/5)在「關稅震撼:世界經貿秩序大變局」論壇指出,重點是主權要「在民」,讓民間主導,投資可以透明化,績效全都公開上網。他也提議,可找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等公正人士來處理比較上位層次的策略,由政府透過董事會監督。

日期:2025-06-05

金融

富邦金(2881)股利4.5元會變少?總座:沒更改政策的想法!台幣每升1角影響18億,如何應變?

富邦金融控股公司(2881)在週四(6/5)舉行法說會,公布亮眼營運成績,由於在2025年第一季,各子公司維持穩健表現,富邦金控稅後淨利410.6億元、年增35.0%,每股盈餘(EPS)3元,稅後淨利及每股盈餘均居業界第一。

日期:2025-06-05

理財

台塑四寶、宏達電悲情啟示!他把15萬滾10億、揭存股迷思:長期投資難度更高,1次判斷失誤就賠光

編按:作者洪仁基國二就投資,從15萬韓元(約合新台幣3000元)開始投資股票和虛擬貨幣,靠著短線操作,滾出10億韓元(約合新台幣2026萬元)。現在是專注短線操作的專業投資人。洪仁基指出,很多人誤解只要買進大企業的股票長期抱著,就能躺著賺。以韓國股市為例,2023年市值前15名多為半導體、電池、汽車和平台企業,與2000年相比,市值前段班的企業幾乎全數更換,只有三星電子和浦項製鐵倖存。台灣企業市值排行也經歷了大洗牌,2010年市值排行前10大的宏達電、台塑四寶早已被洗出排行榜。他提醒,產業趨勢會變,公司不一定長青,股價要漲靠的是超乎預期績效和市場信心。長期投資市場長期戰,若沒持續追蹤、評估風險,一次判斷錯誤,就可能賠掉多年獲利。

日期:2025-06-05

理財

製造業回流美國趨勢,未來將如何發展? 川普2.0不是要所有製造業回流,而是鎖定具有戰略意義的產業以及高階製造業

今年四月的關稅大戰,打得是全球政經局勢動盪,即便後續稍有平緩,但影響卻是長遠的。美國貿易戰的目的是促使製造業回流並降低貿易赤字,最終卻演變各國進入美中二選一的供應鏈困境。不僅是各國政府焦頭爛額,原物料商、進出口商以及跨國企業都必須隨之調整策略,畢竟「製造業回流美國」看起來已經成為未來數年內的最大趨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許多人都驚訝於美國居然會因為川普一人而轉變如此之快,但其實供應鏈的調整策略,已經進行了八年。

日期:2025-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