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消費電子產業迎景氣逆風,根據調研機構Trend Force數據顯示,第2季全球前10大半導體業營收,比第1季衰退1.1%。其中,台灣晶圓代工業狀況不佳,台積電營收比前季減少6.4%,力積電則衰退0.5%。景氣不佳,也讓半導體業徵才縮手。根據人力銀行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半導體業第2季平均每月開缺2.3萬人,徵才人數較去年同期大幅縮減37.5%。104人力銀行獵才招聘資深副總晉麗明分析:「目前蒐集的業界共識,景氣得等到明年第2季才會明顯回溫。」
日期:2023-09-05
全球地緣政治變遷、美中貿易摩擦升溫與國際大廠分散風險,推動「中國加一」,在打造安全生產基地需求下,形成供應鏈移轉,鄰近臺灣的東協10國、南亞6國與紐澳2國,合計18國家成為臺灣新南向重點。經濟部國貿局副局長李冠志周二(9/5)出席今周刊主辦「深化南向鏈結,共創東協榮景」2023東協臺商一千大調查暨論壇,分享國貿局如何以人為本,搭建合作平台,創下1800億元貿易新高,搶占東協新商機。
日期:2023-09-05
在當前全球「去中化」的浪潮下,許多台商紛紛從中國移向東協國家。《今周刊》採訪團隊實地走訪東協現場,見證全新的製造業強權正在東協興起。但多數台商在當地投資仍以外銷電子製造設備為主,專家建議,面對東協龐大的人口紅利,應積極把握其內需市場的潛在商機。
日期:2023-09-05
丹麥製藥巨頭諾和諾德出品的「減肥神藥」Wegovy持續熱銷,公司股價一路上漲,9月1日盤中一度躍升歐洲市值最高企業,短暫終結全球精品龍頭LVMH過去兩年半來的「歐股市值王」地位。
日期:2023-09-05
蘋果(Apple)秋季發表會將在9月13日正式登場,iPhone 15系列新機也即將同時發布。外媒報導漲價傳聞不斷,猜測iPhone 15 Pro系列將會大漲100~200美元(約台幣3,190~6,380元)。也許你還在猶豫該不該換最新的iPhone 15,《華爾街日報》整理出4種「不該升級」的情況,以及3種「應該升級」的情況,可提供廣大果粉參考。
日期:2023-09-05
美國科技公司戴爾(Dell)的股價在周五(9月1日)出現了一日暴漲21%的驚人紀錄,受惠於今年以來的AI熱潮,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也給予高度評價,這也是該公司自2018年重新上市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引起了全球投資人熱烈討論。戴爾股價在周五飆升了21%以上,收盤價達到每股68.19美元,股價不僅來到該公司重新上市以來的最高點,也是五年來的最大漲幅,驚人表現主要歸因於戴爾周四公布的第二季出色財報成績單。
日期:2023-09-04
20國集團(G20)領袖峰會本周將在印度新德里揭幕,俄羅斯總統普丁已宣布不會參加這場國際會議,目前外界高度關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否也會缺席。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周一(9/4)宣布,國務院總理李強將於 9/9至 9/10出席G20峰會。專家認為,習近平不來具有三大意涵,分別是印度總理莫迪的一大挫敗、「拜習會」無望、G20印度峰會重要性降低。此外,英國晶片設計公司安謀(Arm)計劃最快5日開始與潛在投資人見面,接著下周在美國掛牌上市。
日期:2023-09-04
中美電動車市場龍頭之爭明顯逆轉,比亞迪及特斯拉日前公布上半年財報,不論是在銷售數量、毛利率或研發金額,比亞迪都明顯超越特斯拉。此外,比亞迪也展開海外投資及併購等佈局,這些重要數字及動作背後,代表中、美兩強在電動車產業即將展開更激烈的五五波廝殺戰,後續進展值得關注。
日期:2023-09-04
瑞典鋼鐵廠SSAB已經找到「乾淨鋼鐵」的生產方式,以氫氣為中介原料,副產品只有水,SSAB稱不需任何化石燃料,因此能解決二氧化碳排放問題,預計2026年進行規模化後開始量產。高盛報告指出,2050年氫能潛在產值高達30兆新台幣。衝著這個龐大的利益,以及國際話語權,各國卯足全力砸錢發展氫能,國內產業也虎視眈眈,開始埋頭尋找商機。今周刊於1388期報導,在這場國際卡位戰中,腳步落後的台灣,究竟要從何開始急起直追,政府又能否帶著企業,搭上最後一班氫能列車?
日期:2023-09-03
Netflix 原創影集《海賊王》(航海王、ONE PIECE) 真人版於 8 月 31 日上線引起各界熱議,好評如潮,Netflix 週五 (1 日) 漲聲響起,收紅 1.43% 至每股 439.88 美元。
日期:202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