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週四(12/14)舉行「第26屆傑出基金金鑽獎回饋社會公益活動捐贈儀式暨公益論壇」,除舉行地方賦能與創生計畫捐贈儀式,針對遠距醫療、長照移動、社區關懷、部落創生、校園傳愛、食物銀行等六大面向,分別捐贈埔里基督教醫院、台灣微光行動協會、全球社會創新、孔雀魚普惠科技、小樹傳愛協會、台北市臻佶祥社會服務協會等公益團體之外,「公益論壇」更邀請6大投信業者專家,以「展望2024全球經濟趨勢」分享明(2024)年之投資趨勢與理財建議。
日期:2023-12-14
全球情勢動盪,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供應鏈重組、通貨膨脹的衝擊仍在,如何在危機中逆轉致勝。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EMBA「二0二三亞太論壇」,從亞洲投資的戰略分析著眼,邀集產官學學者專家,為企業剖析亞太經貿趨勢,展望未來新局。
日期:2023-12-14
央行週四(12/14)召開理監事會,決議維持政策利率不變,為連續3季按兵不動,將有助整體經濟金融穩健發展。央行表示,綜合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考量今年台灣通膨率較去年緩步回降,預期明年通膨率可望續降至2%左右。而明年國內產出缺口續呈負值,加上明年全球經濟降溫,且前景仍面臨諸多風險,可能進一步影響國內經濟復甦力道,因此決議利率不動。目前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分別維持年息1.875%、2.25%及4.125%。
日期:2023-12-14
作者吳宜勲2015年畢業於台灣科技大學機械研究所博士班,畢業後從事機構工程師一職,並開始了投資的生涯。雖帶著博士的頭銜,但對於股票投資就像是一張白紙,低買高賣的價差交易是他唯一的認知。一心只想著如何快速獲利,早日離開職場,過著自由自在的人生。但人生哪有這麼順利?在一次次的投資失利中,不斷的在股海裡繳學費換取投資經驗。我慢慢的了解,原來投資股票獲利,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特別是越在意股價,股價就越不會動;越押注某一檔,那一檔就越不會漲。被人性的貪婪淹沒的結局,就是和大多數人一樣,最終都是大賠小賺、深度套牢、賺不到錢。2019年起開始思考上班族該如何投資,並了解自己可以承受的風險,打造出當股災來臨時,心態也不會炸裂的投資組合,如此可避免因恐慌而把股票出清在相對低點。投資週期由短天期的幾週甚至是幾天,拉長至數季甚至是數年以上,用時間(長期投資或稱為存股)來增加勝率與獲利。透過分散買進、分批買進與持續買進的方式自組ETF(投資組合),可以達到既保守又積極的效果。2021年4月創立「打造屬於自己的ETF」粉絲專頁,記錄存股的歷程並分享投資的心得。
日期:2023-12-14
在Fed利率決策優於預期、明年可望展開一系列至少3次降息動作,美股道瓊週三(12/13)大漲超過512點,一舉飛越37000點大關,那斯達克指數以及S&P500指數同步漲逾1.37%,費半亦漲1.55%。台股週四(12/14)跟進美股腳步,一開盤就大漲超過百點,最高來到17668.35點,一度大漲近200點。終場上漲184.18點,收在17653.11點,收盤指數不只續創今年新高,也創下2022年4月1日以來新高,成交值為新台幣3830.69億元。至於新台幣匯率以31.44元開出,一路升過31.4、31.3兩道關卡,早盤最高來到31.278元、狂漲2.48角。權值股台積電(2330)今天除息,每股配發現金股利3元,除息參考價574元,投資人最關注的,就是能否上演「秒填息」。果然搭著台股氣勢,台積電股價一開盤就將3元息值入袋,上漲7元最高來到581元。台積電近年改成季配息後,已進行18次除息,連同這次,已經13次當天完成填息。
日期:2023-12-14
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最近股價突破22元了,股價一路上漲會煩惱沒機會上車嗎?12/13收盤價為22.5元,如果以12/18預計配息0.55元計算,單季股利率為0.55 / 22.5 = 2.44%(全年為9.78%,還是很高的啊)。由於股價上漲導致股利率沒有10%了,投資人該參加除息嗎?
日期:2023-12-14
美國聯準會 (Fed) 周三 (13 日) 宣布將基準利率維持在 5.25%至5.5% 區間不變,並發出迄今為止最明確的信號,即明年將展開一系列降息,意味著過去一年多來的激進升息行動或許已經結束。聯準會最新利率聲明與鮑爾記者會重點摘錄如下:
日期:2023-12-14
曾在2022年9月領先市場喊進日股,被媒體人封為是「基金界章魚哥」的瀚亞投資,於2023年11月底舉行2024年投資展望論壇,現場滿滿的人潮都引頸期待「基金界章魚哥」究竟看好哪些市場?
日期:2023-12-14
再過不到一個月,2023年即將結束,金控公司公佈十一月的業績之後,整個年度的狀況應該就差不了太遠了,只是十一月的壽險型金控受到匯率的影響,業績上有點難看,這個突如其來的衝擊,讓幾家金控顯得有些難堪。
日期:2023-12-14
在創造被動收入方面,我做的第一件正確的事情就是,在26歲那年買了房子。那時候,我剛開始有了一些關於財富的觀念,開始學會延遲滿足而不是亂買亂消費。我把賺的錢加上向爸媽借的一些錢用作頭期款,在重慶買了一間中古屋。而我當時工作生活都在北京,所以買房的時候就計畫要租出去,而不是空置。
日期:20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