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革新與智慧轉型驅動時代巨輪,國內電信龍頭中華電信致力於永續發展,以誠信為本連結用戶,用技術強化客戶信賴感,找出並滿足消費者最細膩需求,搭配分母法則的經營哲學,創造公司與客戶的永續價值,成為數位生態系統賦能者的領導品牌。旗下個人家庭分公司聚焦個人與家庭服務為核心,布局全觸點多元服務管道,結合最先進的資通訊服務與科技,致力滿足全民安全、便利、健康、娛樂之智慧生活需求,秉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與持續創新,勇奪「台灣客服界金馬獎」美譽的2023年卓越客戶服務大獎(CSEA)24項大滿貫,成為最大贏家。
日期:2023-11-23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11-22
台灣家族企業財力驚人,整體市值規模逾0.82兆美元,今(22)日發布的華人家族企業關鍵報告指出,去年台灣的家族企業共領走1兆元現金股利,但相較非家族企業,整體波動性較低,近十年波動度低於12.87,突顯家族企業面臨成長性不足危機。此外,掌門人平均年齡已高達68歲,第二代掌權近23年,並開始從第二代進入第三代。
日期:2023-11-22
總統參選登記截止進入最後倒數,「藍白合」誰正誰副仍僵持不下。獨立參選人郭台銘、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在周三(11/22)分別委由副手人選賴佩霞、競選總幹事黃珊珊,前往中選會領表。外界關心「藍白合」若破局是否有「柯郭合」?柯文哲透露在周三上午也有與郭見面,亦即柯、郭已連四天密集會面。他強調會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並語帶保留地表示「台灣是一個充滿驚奇的島嶼,還有兩天(可以登記),不要緊張」,「11/24下午5點以前,你一定會知道」。而4天都沒在臉書發文的郭台銘,周三傍晚突然貼出一張表格,標題主旨是:昨晚(11/21)與今早(11/22),柯侯郭三人見面或通話過程的細節內容,但郭台銘並未發表任何文字,此舉引發外界關注聯想。郭台銘提到,柯郭兩人面對面重新省思一下,柯文哲同意3人有必要在今天見面,有助於藍白郭的力量整合。由柯來負責安排時間、地點,希望在今天之內完成。郭表示贊同。兩天的密集對話過程中,柯文哲跟郭台銘說:「我和侯兩個人拜託你不要登記了,你當公親」,侯友宜也說:「您是大哥、是我們兩個的老大,現在最有聲望、最有能力做整合的桶箍」。此外,柯文哲也透露周三上午有會郭董,郭也有告知會領表。他說,美國方面有(致電)問他,他回答對方「台灣是一個充滿驚奇的島嶼」,「還有還有還有兩天(可以登記),不要緊張。」
日期:2023-11-22
今周刊編按:名導侯孝賢御用美術指導黃文英首部編導長片《車頂上的玄天上帝》,取材自身家庭記憶,以當代獨立女性視角,看見新舊時代更迭下的台灣三代家庭流變。黃文英是清大中文系86級校友,清華校友總會理事長蔡進步在周二包場,師生與校友湧入戲院觀影,蔡進步說同為清華校友與有榮焉,期盼《車頂上的玄天上帝》能得到更多迴響。黃文英曾7度入圍金馬獎,憑著《海上花》和《刺客聶隱娘》榮獲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獎項,今年首次編導半自傳電影《車頂上的玄天上帝》由侯孝賢監製。電影有許多場景在嘉義拍攝,黃文英對美術和音樂的細膩講究令人印象深刻,每幅畫面都美得像風景明信片。黃文英曾在出席夏威夷國際影展時,原本擔心外國人會看不懂,但觀眾們看完本片後,紛紛表示感動並展現對台灣文化的興趣。
日期:2023-11-22
世界面臨種種生存危機,追求永續已成為全球共識,目前已有193個國家承諾實現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預估全球投入資金約達90兆美元,為相關企業創造強而有力的順風優勢。
日期:2023-11-22
絕大部份投資人看公司首重獲利,往往劈頭就問,今年稅後淨利多少?EPS幾元?殊不知,損益表表彰的淨利與EPS其實是相當表相的,大家看《存股助理電子報》兩年多了,該進化了!這期就來探討「營運現金流」的奧義,以我自己而言,我認為營運現金流是未來獲利良窳的先行指標。
日期:2023-11-22
不管是久經股海的老手,還是初入股市的新手,都聽過「買支撐」這則交易金律,但真的去執行的人卻寥寥可數。各項交易策略中,除整理勢「買支撐、賣壓力」外,漲勢中「買回檔」也會利用前段上漲行進過程中所形成的支撐來找尋進場點,由此可見,「買支撐」在操作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買支撐對很多人來說,執行起來並不容易,走勢來到支撐,心裡總是猶豫不決,遲遲無法下手,等到真的漲上去了,「早知道」這三個字才又在腦海中盤旋迴盪,扼腕不已。
日期:2023-11-22
台灣半導體IC通路商文曄(3036)9月宣布以38億美元(約台幣1,216億元)收購加拿大IC通路商Future Electronics全部股權,市占率將打入全球前3名。收購宣布完成後,在併購可能效益下,文曄吸引買盤持續湧進,法人預估明年獲利可望翻倍,股價一路推升,股價於11月初屢飆新高,為台灣近期併購案中,廣受市場買單的指標個案之一。企業用併購來推升企業成長,所有的買家、賣家到業界的每個人都有共同的疑問—買貴還是買便宜?事實上,這個問題很複雜,沒有標準答案。要從「根本的初衷」來檢視:究竟要買的是技術、產品、人才、品牌還是市場。
日期: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