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65)編按:詐騙手法日新月異,身為第一線的銀行員、房仲業,除了日常的金融業務,還肩負著保護客戶資產安全的重責大任,與詐騙集團鬥智鬥勇,可說是家常便飯,以下是兩位防詐達人的心聲。
日期:2025-01-15
(今周刊1465)電話那頭,戶政事務所人員狀似急切地說明情況,「現場有位先生自稱受到您的委託……,我想跟您查證確認。」公務員的態度固然誠懇,卻說得一口標準「北京腔」,顯然有詐;而且,接到電話的還是國泰世華銀行洗錢防制部協理林純良,熟悉各種詐術的他,二話不說當場掛斷。
日期:2025-01-15
(今周刊1465)二○二二年夏天,貝拉(化名)在臉書認識一名有「共同好友」的男網友,幾次聊天,透露出對加密貨幣感興趣的她,很快收到對方邀請,加入海外的DigiFinex交易平台。
日期:2025-01-15
過年期間假親友拜年詐騙多,各警局都加強宣導民眾留意荷包。警政署去年8月推出165「打詐儀錶板」,透過視覺化方式,公布全台詐騙案件數據,而今年1月1日至1月13日為止,民眾已被騙走超過46.5億元,幾乎每天都是3億起跳,金額十分驚人,其中最多就是「假投資詐騙」。曾偵辦多起金融詐騙案件的國民黨立委、檢察官吳宗憲進一步指出,被害人發現被騙後,雖馬上報警,款項卻已經追不回來,警政署統計2022年有19.8%的金額被追回,因為錢已經被轉出,導致只有很低比率的錢被追回。吳宗憲進一步說,打詐中心稱去年6月到今年10月,透過調解、和解返還被害人金額已經超過24億,但事實上很多車手可能因為其他案件被抓去關,無法繼續如期清償被害人。又或是詐騙集團透過分期付款,等到雙方達成民事和解或判決確定後,就不繼續還錢,因此實際上被害人拿回的錢會更少。
日期:2025-01-15
(今周刊1465)下午三點,正值來電尖峰時段,辦公室內二十四線電話此起彼落響起,接線員邊安撫電話那端激動的情緒,不忘緊盯螢幕,手指飛快鍵入資料。每個動作都講求精準與效率,畢竟,這是一場分秒必爭的戰役。
日期:2025-01-15
(今周刊1465)「我太容易相信別人,陷入投資和愛情詐騙後,心裡很慌亂,只想趕快追回被騙走的錢,結果沒隔多久,又再次上當……。」碩士畢業、在不動產業工作的小李兩次遭詐騙,連同現金、存款、股票和基金,賠上七百多萬元。
日期:2025-01-15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5-01-15
台灣肥料公司2013年轉投資赴大陸設廠,造成1001萬美元約台幣3億964萬元損失,時任台肥董事長的前立法院副院長鍾榮吉、台肥副總經理周偉馨、投資處長劉奕鐘被訴違反證券交易法特別背信罪,台北地院審理,今判鍾有期徒刑5年、判周有期徒刑4年,判劉有期徒刑1年9月,緩刑3年。可上訴。
日期:2025-01-15
許多公司心繫營收成長及成本控制,卻忽略了企業文化的重要性;如波音於1997年併購麥道後,對財務績效的重視逐漸壓過工程設計,削弱品質和創新,最終造成產品安全性隱憂。
日期:202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