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房地產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房地產共有6324項結果
科技線上

電信廣告比創意拚銀子 P.90

畫面裡,一位先生身著運動服匆匆跑出門,隨著鏡頭一轉,路邊的景致愈來愈荒涼,這位仁兄嘴邊的鬍子也長了,似乎跑了好幾天,正當觀眾會意出該廣告劇情,根本就是電影《阿甘正傳》的翻版時,剎那間,手機鈴聲作響,先生對著電話無奈地吐出一句話:「醬油嘸小罐的,大罐咁可以?」

日期:2000-12-28

產業動態

重新定位創業家的價值 P.78

我經常到新加坡、香港及台灣等地出差,與這三個地方的創業家有很多的接觸,我強烈地感受到,最近這三個地方的投資案品質、創業家的士氣有很大的落差,相當值得深究。

日期:2000-12-28

產業動態

政商名流最愛「住」金寶山 P.56

談到墓園,一般人除非必要總是敬而遠之,但對於曹日章、曹光澯這對守墓人而言,金寶山墓園不僅僅是家園,更是父子倆一償對藝術的執著與夢想的園地。

日期:2000-12-28

焦點新聞

往生產業錢景看俏 P.46

景氣差,各行各業都在度小月,可是有一種行業卻絲毫不會受景氣的影響,反而顯得一枝獨秀,那就是「往生產業」,也就是一般俗稱的殯葬業。

日期:2000-12-28

金融風雲

金融機構合併法啟動合併風潮 P.96

「金融機構合併法」(以下簡稱合併法)十一月二十四日正式經立法院三讀通過。回顧十一年前的民國七十八年,在自由化的呼喚下,政府修改了銀行法,訂定商業銀行設立標準,奠定了懸宕已久的進場機制。

日期:2000-12-21

焦點新聞

全球金融禿鷹瞄準台灣 P.40

繼英國《經濟學人》周刊大膽預測,明年初農曆年關前後,台灣將爆發本土型金融風暴,引來朝野政黨論戰之後,十二月上旬出刊的美國《商業周刊》又加入行列,該刊報導台灣銀行業的呆帳逐年上升,呆帳比率高達一五%,幾乎是亞洲其他國家金融風暴前的水準;該刊並批評台灣政府對銀行的監督鬆散,透明度不足是癥結所在。

日期:2000-12-21

名人專欄

設計加代工的優勢組合 P.14

最近全世界媒體的焦點似乎都放在台灣經濟及金融情勢上面,顯然台灣在政權移轉半年多後,未來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關心的議題。

日期:2000-12-21

金融風雲

二○○一年是銀行合併元年 P.98

被認為是解決國內金融問題萬靈丹的「金融機構合併法」,在朝野難得一致共識下三讀通過,金融股也在「利多」解讀下大漲,幾家曾經發生過經營風波的銀行,包括高企、東企、中聯、中興銀行、華僑銀行、台開更展現罕見的超強走勢,似乎為即將找到好婆家而提前上演「慶祝行情」。

日期:2000-12-14

金融風雲

李嘉誠收購《亞洲週刊》玄機 P.106

李嘉誠,紅頂商人的角色雖然不明確,但親中的色彩已是全球皆知,連美國共和黨參議員也很怕他操縱了巴拿馬運河港口,危及美國利益,歐洲議會也對李嘉誠影響力不斷擴大,表示關切。 這個月李氏旗下的 Tom.com 收購《亞洲周刊》,而關係密切的夥伴陳國強則買下了「成報」,李嘉誠透過傳媒掌控增加本身的實力,動作至為明顯。

日期:2000-12-14

藝文風尚

水晶玻璃不再冷冰冰 P.128

琉璃創作家王俠軍的琉園,日前發表了十二系列九十五款全球限量一九九九件的現代心語水晶玻璃佩飾,以「身體是生命的舞台」命名,將掛在胸前的佩飾當成生命舞台的縮影,用各式花草動物組合而成的立體造型,來象徵現代都會女性特有的柔美、堅毅特質。而且所有的佩飾皆為脫蠟鑄造,是目前國內首次大規模發表以純粹水晶脫蠟鑄造方式創作的系列佩飾。

日期:200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