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房價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房價共有3529項結果
房地產

北高雄區域機能、發展前景有話題 有利空 房價三字頭仍未鬆動

今年四月,高雄市總人口數來到二七三萬人,據高雄民政局統計,較去年新增的逾萬人口中,高達七成集中在鼓山、左營、楠梓與三民區,也就是一般俗稱的「北高雄」。

日期:2023-05-31

房地產

晚婚不婚或離婚,「一人戶」成主流!六都322萬人自己過生活...最有錢又敢生的是這縣市

邁入新世代,獨活人口有增加的趨勢!台灣房屋集團根據行政院性別統計資料庫數據顯示,2022年獨立生活的「單獨生活戶」人口,六都總計有322.2萬人獨居,年增2.8%。其中,以新北市最多,達61.5萬人,其次為高雄42.9萬人,以及台北的41.3萬人。

日期:2023-05-30

傳產

雲品配息1.3元連8年發現金!日月潭溫泉酒店引進瑞士品牌湖景SPA芳療室,7月改裝完成

觀光飯店股雲品(2748)週二(5/30)召開股東會,報告2022年財報及盈餘分配案,每股發放現金股利1.3元,配發率59%,已連續8年發放現金股利。

日期:2023-05-30

房地產

5年來18萬人出走北市、6行政區新案每坪卻漲逾20萬!六都桃園最多人口遷入、單價狂飆6成

台灣人口減少還有高齡化問題,人口紅利成為各都主要課題。台北市民政局統計,近5年台北市人口減少約18萬人,12個行政區的人口數量全數下滑。其中,士林、大安人口減少約2.1萬人較多。然而《住展雜誌》統計,近5年北市各區新建案房價都上漲,南港新建案平均單價上漲29.3萬元,顯示北市房價未因人口負成長而下跌。另外根據內政部資料,近10年六都人口數及平均房價變化,台南市及高雄市人口分別減少1.4%、1.6%,房價卻大漲69.7%、50.7%,人口及房價反向成長。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總監郎美囡分析,台南市及高雄市受科技園區議題及疫情資金潮帶動,加上房價基期低,故人口尚未大量隨科技業南漂,房價卻率先反應。

日期:2023-05-29

政治社會

曹興誠:買房子是最差勁的理財!年輕人會被套牢「害你一生」,自曝50歲前自己沒房子

聯電創辦人曹興誠今天到中興大學演講「為什麼台灣可以走向文明社會,而中國不行?」現場有民眾提問,房價居高不下,有人說在總統蔡英文執政8年,年輕人買不起房子,企圖影響選舉。曹興誠表示,他50歲前沒有房子,年輕人買房子會被套牢,會害了一生,年輕人賺的錢要投資自己,才會改變薪水結構,買房子是最差勁的理財。

日期:2023-05-28

政治社會

捷運北環線開工 翻轉三重居住印象

眾所期待,捷運北環線三重蘆洲段終於在今年三月開工,未來三重與蘆洲地區的居民不管是前往新北市板橋區,或是台北市內湖區都將縮短20分鐘以上的車程時間,僅3站到士林、6站抵達大直美麗華等台北重要商圈,北環段儼然成為環狀線最有價值的一段捷運路線。

日期:2023-05-26

理財

還好一出社會就負債380萬!他靠自虐式省錢法6年還債成功,10年摳出北市一間房

近年來房價居高不下,讓不少年輕對於買房備感壓力,曾負債380萬元的東龍不動產資深經理陳泰源,在《毛利小姐變有錢》節目中,分享他走過負債到還清債務,還累積出購屋金的血淚經驗,「當房仲10年,我終於買到自己的小套房!」他提醒購屋族,不要墊著腳尖買房變屋奴,而是應該量力而為、透過繳房貸當存錢養房子!

日期:2023-05-25

房地產

富二代好多!北市每3筆住宅移轉,就有1筆是繼承…用贈與怎麼省稅?房產達人教這招學起來

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顯示,全國住宅買賣移轉的比例,從去年Q1的60.9%,降至今年的49.9%,減少11個百分點,交易明顯降溫。不過,贈與比率全國卻增加2.6個百分點,當中又以台北市贈與移轉占比最高,今年Q1達23.3%。而全國繼承的比率更高,來到25.7%,較去年同期增加7.4個百分點,六都中繼承占比最高的也是台北市,達29.4%,等於每3筆住宅移轉中,就有一筆是來自於繼承。

日期:2023-05-24

國際總經

莎喲娜啦!

日經指數創了33年新高,下一關,就是1989年的38957點歷史高點了。以5月23日收盤價計算,差距正好8千點,指數還得再漲26%。

日期:2023-05-24

房地產

不只5億!高中生獲贈全在熱區「價值12億」…賴阿公如何變地產王?知情人:靠這門生意賺土地

台中18歲賴姓高中生墜樓案意外,牽扯出撲朔迷離的家庭複雜關係,他與26歲夏男同性結婚2小時後墜樓,更被質疑是否因為賴姓阿公贈與5億不動產才會引發「謀財害命」,整起事件仍待檢調調查。有消息指出,賴姓阿公贈與賴男的地產市值超過5億,位置遍及台中市,主要集中在北屯區周邊,上千坪的土地粗估市值高達12億;而他名義上的阿公,究竟為何這麼有錢相信也是社會大眾好奇的地方,是投資眼光獨到?還是理財觀念洞燭先機?

日期: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