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房價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房價共有3696項結果
房地產

網列「不動產3大優勢」! 他認扛房貸也得買:有錢人的資產配置裡一定有房

買房好還是租屋好呢?買房頭期款繳下去,接著就要開始繳貸款好幾十年;但是租屋又會有一種,房子不是自己的永遠「寄人籬下」的感覺。對此,有網友認為,房子一定得買,他斷言「有錢人的資產配置裡一定有房」; 且台灣的稅法、政府政策都有利房市,所以「台灣房地產永遠都有這群有錢人撐」!

日期:2021-04-27

焦點新聞

房價太高買不起!不如玩股「用股息付房租」 網勸退:能保證在股市都一直賺錢?

房價太高,買不起房子!對此,有網友提出假設,表示自己先存到一筆買房頭期款後,再將這筆錢投入股市,靠著每年的股息,攤掉每個月的房租,實現可以一輩子不買房子的夢想。

日期:2021-04-26

房地產

買房子最怕遇到「這三大糾紛」! 房仲業終於想到解方 讓消費者可安心購屋

房仲業者調查曾發生購屋爭議的消費者意見,發現最常發生爭議的前三大原因分別是「屋況瑕疵」、「隱匿房地重要資訊」及「產權問題」。只是,消費者若遇上購屋爭議,常常只能自認倒楣,或長時間訴訟才能獲得賠償。台灣房屋21日宣布與臺灣產物保險合作,將推出業界首創的「不動產經紀業專業責任保險」,未來消費者透過台灣房屋直營店交易,若有購屋爭議源於不動產經紀人員的疏失導致交易損失,都能獲得保險理賠。

日期:2021-04-22

台股

1000元就能進場!想趁台股萬7,以小搏大翻倍賺?小資族一定要懂「權證」的4個理由

沒耐心長時間持股又嫌棄基金不能短時間獲利?「低成本、高槓桿」的權證買賣是最適合小資族的投資利器!

日期:2021-04-22

政治社會

為何台灣女人不想生?辭職外商被嫌「米蟲」,只會帶小孩、吸老公的血:只有便利商店會收留我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針對全球各國女性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台灣女性平均只會生下 1.07個孩子,倒數5名都是亞洲國家或地區,分別是香港、澳門、新加坡與南韓、台灣。而第一名的尼日共和國則是 6.91 個孩子,足足差了 6 倍;CIA為什麼會做這種調查呢?應該是生育率會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而台灣政府也確實認為,這是國安危機。

日期:2021-04-21

焦點新聞

台灣出生率將全球墊底?關鍵出在「外配」上 她:別扯房價!價格越跌大家更不會買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近日公布2021年全球總生育率預測報告,資料顯示台灣在今年將在全球墊底(227國家);倒數第二至五名則是南韓、新加坡、澳門、香港。對此,財經專家胡采蘋說明,近年台灣新生兒出生率本來就很慘了,而這兩年又加上疫情的緣故,導致與東南亞聯姻困難「連相親都沒機會」,也就大大影響出生率;另外,她提到,別把不生小孩都全怪在房價上面,「認識一大堆住豪宅的人也不生」。

日期:2021-04-20

房地產掃瞄

政府續打房》楊金龍提不排除「第二戶限貸五成」 專家:恐淪「雞蛋碰石頭」

房市是否「越打越熱」?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政府各部會開始聯手「打炒房」,但似乎壓抑不住買氣,今年第一季的房市交易量、價仍持續成長,因此央行總裁楊金龍赴立法院答詢時也表示,不排除再祭出第三波信用管制措施,將自然人第二戶貸款成數降到5成以下。不過,房市專家認為,目前房市持續上漲的原因是因市場資金充裕,如果限縮第二戶貸款至5成以下,恐淪為「雞蛋碰石頭」,效果並不理想。

日期:2021-04-20

國際總經

今年經濟復甦是「史無前例」? 陶冬:疫情造成的衰退,產生結構性的變化...影響深遠

今年經濟復甦的力道,儘管史無前例,但終究是根基不牢;這場因疫情造成的衰退,觸發了幾個結構性的變化,影響將十分深遠。

日期:2021-04-18

理財

睡千萬元的房,卻過背著債過近貧的生活...為什麼辛勤工作卻越活越窮?全因沒搞懂這個理財觀

我們都知道,自然界有其不可逆轉的定律,例如地球會自轉和公轉、植物會開花結果、人有生老病死。同樣的,由資本主義運作的社會也有不變的規則──不斷向上攀升的CPI(編按: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永遠不會下降。CPI不僅會向上走,還會帶動所有利率指數跟著跑,導致水電、瓦斯、石油、天然氣的費用無一不漲,CPI正是代表著資本主義的不可逆定律,一旦物價開始上揚,這將是一列永不回頭的火車。

日期:2021-04-16

房地產

房地合一稅2.0+實價登錄2.0,激出房市3大效應!7月後房價會跌嗎?為什麼專家說:要買就趁現在

財政部提出的房地合一稅2.0,日前毫無懸念的在立法院三讀通過了,預計7月1日與實價登錄2.0同步實施,這兩項為抑制市場投機炒作、維護居住正義的修法,獲得一般民眾高度的肯定,儘管業者檯面上哇哇叫,但檯面下房子的熱銷及搶地動作卻是絲毫不減,政府這一連串的打炒房動作真的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嗎?更重要的是,民眾有機會買到便宜的房子嗎?

日期:202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