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供之訊息僅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3-24
又有一個朋友想要退休了,她今年52歲,勞保的投保年資已經30年,想退休的原因是現在的公司要數位轉型,她自我檢視了一番,覺得在數位這一塊領域遠遠輸給現在的年輕同事,她覺得未來公司轉型後,自己對公司來說已經沒有太多「利用價值」,而且她在這家公司已經任職30年,於是才想乾脆申請退休。
日期:2023-03-23
每當通膨聲浪高漲,總會見到許多人為了「抗通膨」被逼得去做一些投資決策。在一段時間之後,你會希望自己從沒做過那些投資決策。與其胡亂投資把錢賠掉。倒不如把 0056 當儲蓄保單買,6年為自己打造一個高股息小豬撲滿。
日期:2023-03-23
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減記170億美元CoCo Bonds,直接變「龜苓膏」引發市場譁然。《存股助理電子報》有許多訂閱戶是中高齡讀者,我們擔憂未來他們會受到不當推銷誤踩地雷,故這期電子報對CoCo Bond以及TLAC債券做一個詳細的介紹。
日期:2023-03-22
瑞士信貸被瑞銀收購,本應成為矽谷銀行倒閉以來,政府對銀行業的一次成功救援,不料卻引爆了另一場全球債市恐慌,市場在憂慮什麼?
日期:2023-03-22
「我覺得台灣的XX銀行很沒有競爭力,難怪股價一直上不去。」「為什麼說它沒有競爭力?」「太保守了!你看它幾乎沒有創新的金融產品」「保守,沒什麼不好。金融業最後比的就是,誰犯的錯最少!」這段是我和一位前輩閒聊時的對話,那是在2007年大多頭時,是的,就是在08年金融風暴前夕。我一方面覺得市場太瘋狂,一方面覺得台灣的金融業太過保守不爭氣,心中其實是有些迷惑的。而這位金融業前輩我一向尊敬,也常常提出很多很創新的經營思維,常常鼓勵我們要挑戰自我,積極創新。
日期:2023-03-22
編按:作者林上仁當了一輩子的國中體育老師,退休後竟能累積上億元身價,然而回顧整個投資歷程,真正讓林上仁刻骨銘心的,不是賺到第一個億的經過,而是從億元身價摔下來只剩50萬元的過程。「我父親是低調、保守的國文老師,見到我在股市賺大錢並不高興,只給了我十三個字:少年得志非福,賺錢容易守成難。結果真的被他命中,在一次事件中,財富全部付諸流水。」這次慘痛的經驗讓林上仁赫然驚覺,股市拚搏不只要比爆發力,更要比耐力,他從失敗中悟出3個投資鐵律,又再翻身到上億元身價!
日期:2023-03-21
民眾都關心自身退休權益,規劃退休生活也已成趨勢,其中勞工退休後以勞保老年給付為最常見的保障。近期卻有一名男子以最高薪資級距繳交勞保費24年,只差半年滿55歲,沒想到他因病猝逝,家屬原以為可以拿到勞保給付,但勞保局說依規定拒賠,讓家屬無法接受。實際上根據勞保局請領勞保年金規定,要請領一次老年給付有兩項條件:一是年滿50歲、投保年資滿25年,二是年滿55歲、投保年資滿15年。勞保局桃園辦事處則回應,請領勞保年金須符合勞保條例58條規定,申請給付「要符合年滿50歲、投保年資25年」,或是「年滿55歲、投保年資15年以上」才可以。以該個案來說,他在52歲時離職退保,因病猝逝時也非加保期間,加上投保未滿25年、年齡未滿55歲,因此無法請領勞保金給付。
日期:2023-03-21
由於對金融體系穩定的信心正快速流失,六大央行周日 (19 日) 聯手行動,提高美元互換協議操作的頻率,以增強流動性。
日期:202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