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央行與先進國家相較,專業度及決策透明度最為外界詬病,雖然五年前就修法改革,但幅度仍不足。參考國外的作法,或許會有解答。
日期:2016-07-14
英國脫歐造成金融市場動盪,從金融重鎮德國法蘭克福到義大利銀行體系,都叫苦連天;為了搶救危機,歐洲的超級QE,甚至你無法想像的負利率風暴,可能才要開始。
日期:2016-07-14
蔡英文政府上任後的重大任務:年金改革,在上周四已經開了第三次會。然而,年金改革委員會代表間,不同團體的角力卻讓整體進度緩慢⋯⋯。
日期:2016-07-14
台北市羅斯福路上,有一個機構,決定了你我生活中緊密連結的貨幣政策。 它,讓人聞風色變;在某些學者眼中,是「很大的惡勢力」。它,就是中央銀行。
日期:2016-07-14
5月集中市場散戶交易比率跌破五成,創下歷史新低,法人時代正式來臨;未來可能只有具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以及有生命力的中小型個股,才是選股必備的新思惟。
日期:2016-07-07
英國公投掀開潘朵拉盒子,下一個英國裂解壓力、歐盟分解危機,到川普當選、中國十九大布局,每一步都會對金融市場帶來撞擊,全球投資難度將不斷升高。
日期:2016-06-30
六個多小時的股東會,郭台銘透露,想做好人生第二次創業,他再次宣告不退休,65歲郭台銘,如今有了新的三個大夢。
日期:2016-06-30
年金改革迫在眉睫,總統府找來各界代表,組成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希望提出改革版本;但這項目標做得到嗎?《今周刊》訪問到21位民間代表,從他們的意見,可以看出端倪。
日期:2016-06-30
就在英國脫歐公投的當天,和幾位主管談到公投到底會不會過,「你看!今天全球金融市場這麼淡定,甚至收紅,看來公投應該不會過。」其實早在二、三周前,編輯部也曾就英國公投議題做過深入討論;不過,當時留歐派氣勢較高,我們決定持續保持觀察,靜觀其變。
日期:2016-06-30
《今周刊》關切年金改革議題,自二0一一年起,陸續推出七期封面故事,探討年金改革問題,目的是希望年金能永續,避免拖垮國家財政,同時又能搶救世代不公,讓國人退休後都能領得到年金,有尊嚴地過老年生活,並非針對任何特定族群。
日期:2016-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