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想投資高股息ETF或高殖利率個股,卻總在「領息前還是領息後進場」交戰,如何做到股息、價差兩頭賺?今周刊《存股助理電子報》總編輯謝富旭在《毛利小姐變有錢》節目中分享「深度價值投資法」,替投資人解析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股票時代」,如何挖掘超額報酬潛力股。
日期:2025-08-25
編按:近來鴻海(2317)近1個月來股價狂飆,從100多元一路直上200元,連專家都說,這波飆漲恐怕還沒完,外資喊到250,甚至是270元的天價。財經網紅懸緝思維表示,自己也曾在股市小白時期買進過鴻海股票,不過當年受到小道消息影響,又急著短線賺到錢,所以一被套牢就嚇到急著賣股,當然就無法享受到現在大漲的喜悅;他並以自身經驗,悟出3個散戶容易在股市賠錢的致命關鍵,提醒投資人別重蹈覆轍...
日期:2025-08-24
捷敏KY第2季財報最大的亮點在於:毛利率創下2021年第3季以來的單季最高紀錄。這有兩個原因造成:1.營收成長稼動率提升;2.折舊降低。我們著手調高捷敏KY的今年EPS期望值,從5.7元調高至6元。對2026年配息期望值,從4.7元調高至4.9元。
日期:2025-08-22
編按:央行祭出限貸令打房,要求銀行嚴格放款,許多早就簽下合約的買房民眾原來規劃拿到8成房貸,最後卻只貸到6成甚至更低,突如其來的資金缺口動輒上百萬,不管是建商的分戶貸款,還是首購、換屋族的一般房貸全都受波及。如果你要買入的房子屬於銀行的潛在黑名單,那更是雪上加霜,嚴重可能一毛錢都貸不到…辛辛苦苦存到頭期款,最後卻面臨貸不到、貸不夠的麻煩,買房夢碎情何以堪?
日期:2025-08-21
今年以來台股在AI題材帶動下強勢上攻,加權指數一路挑戰新高,含息報酬率約11%,大盤多頭氣勢如虹。相較之下,過去幾年大受歡迎的高股息ETF卻表現失色,不僅績效明顯落後大盤,部分產品的配息金額持續縮水,也導致投資人熱情降溫、紛紛出場,但到底在經歷過高股息之亂後,高股息ETF是否真的不能投資了呢?今天一次搞明白。
日期:2025-08-21
高股息的產品一直很受投資朋友的喜愛,特別是每當宣告高殖利率的時候,就吸引投資人搶進。財經雪倫就以自身的經驗,指出如果投入的本金沒有到一定數字,對於領到的息就會有點無感,感覺好像白忙一場。那到底要怎麼做才有機會用高股息ETF,讓人領到有感的現金流?以下她將用5檔熱門高股息ETF說明,如果想要月領9萬元,到底該怎麼做?
日期:2025-08-21
我們來分析長榮2025年第2季財務報表。海運運價指標SCFI指數,從第1季最高點的2500點,一路下殺至1300點,加上又有川普關稅與新台幣升值添亂,太平洋航運一度停擺。但是,長榮依然繳出不錯的成績單。
日期:2025-08-20
今周刊編按:根據路透報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正評估,要將拜登政府當初提供赴美設廠的補貼轉成「股權」,也就是會成為台積電實質有力股東。據美國官方數據,目前台積電已獲核定補貼款為66億美元,若以此金額來計算,大概可換得1.83億股台積電股份。觀察台積電2024年年報的資料來看,第十大股東為0.73%,以此持股比例約0.71%來說,可能緊接前10大股東之後。
日期:2025-08-20
編按:本書作者李容基還沒出社會就背200萬的家庭債務,儘管他是貧窮的職場新鮮人,仍靠著投資、理財,在3年還清債務,還存第一桶金、買房,最終累積超過4億的身價。他公開自己的致富方法,每月先存薪水,再投資到股票市場,當時正值1988年奧運後股市繁榮,正確投資就能獲得比銀行存款更高的收益,他從10萬起步,靠股市和低利貸款,3年後買人生第一間房。他強調,上班族也能靠「月存+買股」變有錢,翻身走向財務自由。
日期:2025-08-20
編按:你以為存股只能慢慢累積?其實,穩穩賺是起點,加速翻倍才是關鍵!吳宜勲(老吳)是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研究所博士。畢業後,從事機構工程師一職,並展開了投資生涯。2014年初入股市,為了快速致富,投資小台指,犧牲生活,資金少,融資買股,想槓桿翻身,不到兩年,把所有積蓄賠光。但隨著一次次的虧損,他漸漸了解投資要獲利沒有那麼容易,最重要的是要克服人性,保持耐心。2019年起開始思考上班族該如何投資、如何放大資金,並了解自己可以承受的風險,打造出遭遇股災時,心態也不會炸裂的投資組合,避免因恐慌而把股票出清在低點。存股第1年股利年領18萬元、第二年50萬元,2年獲利超過25%。一路走來,他摸索不同投資方法,最後領悟出穩健並能加速放大資產的存股方式──透過自組ETF並合理地運用槓桿,打造出適合存股族的槓桿翻倍術。
日期: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