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大勢崛起,提供台廠切入電動車供應鏈的無限想像空間,台廠從消費性、商用電子轉型至高毛利、高成長的電動車產業,宛如找到一條備受期待的成長曲線,包括鴻海、和碩、廣達、台達電、國巨在內的科技業者,都積極地企圖在電動車產業建立不可取代的戰略位置;究竟誰會成為「電動車五哥」?絕對是台灣市場探照的焦點。
日期:2021-01-27
從去年12月底的短暫修正過後,聯電股價在今年再度突破50元大關,《今周刊》從聯電的過去與未來,分析股價居高不下的聯電,是否還有投資價值?
日期:2021-01-27
台綜院創辦人劉泰英近期發表文章,稱台股屢創新高,純粹是資金行情,股市恐暗藏崩盤危機;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目前帶動台股漲勢的5家公司,至關重要,「如果他們挺不住,台股當然就危險了。」
日期:2021-01-26
最近這一個禮拜,跟一些朋友聚會,每一個聚會都會聊到一檔股票,這一檔股票不是別人,就是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
日期:2021-01-26
近年來,ESG責任投資已在全球掀起革命性趨勢浪潮,不僅考驗企業是否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外,也建立永續供應鏈的治理能力,顯見「永續」將是未來資本市場最重要的新課題。
日期:2021-01-26
鑒於桃園疫情有擴大趨勢,從桃園、新竹到苗栗一帶又是北部科技業重鎮,台積電(2330)、鴻海(2317)等科技業巨擘已經展開防疫大作戰。各家科技大廠不僅限制曾赴衛服部桃園醫院的員工或供應商進入廠區,家住桃園、跨區上下班的員工也暫時在桃園廠區上班,廠區間接駁車暫停,並且取消不必要的聚會、活動等。
日期:2021-01-26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由於上週股價連續4天創新高,沒想到昨(25)日一開盤就大跌,今(25)日在平盤附近整理,有網友好奇詢問,還有投資人有信心進場嗎?
日期:2021-01-26
全球車用晶片缺貨嚴重,連德國、美國及日本等國政府都請求台灣台積電增產。美媒卻指出,事實上,汽車廠不會與台積電等晶圓代工廠有直接關係,而是車用晶片設計廠商未必有足夠的製造能力或產能,因此會與主要為台積電、聯電,或是美國的格芯等代工廠打交道,並提及車用晶片從晶圓代工生產,到成為汽車零組件的產業鏈過程。
日期:2021-01-26
要當台幣升值的贏家!不要變輸家!這期今周刊製作了一個很完整的封面故事,告訴大家,央行發出求救訊號,央行的維持滙率穩定機制,很可能已經被美國盯上了,不小心就會成為匯率操縱國。如果大家熟讀內容,一定會有強烈體悟:新台幣升值的壓力只會有增無減,那麼大家必須對台幣升值有妥善的因應對策。
日期:2021-01-26
車用晶片大缺貨!全球各大汽車製造商,就算滿手訂單,也未必能如期交車,部分業者甚至被迫暫停工廠營運,等待「晶片及時雨」到來。
日期: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