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台積電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台積電共有10000項結果
國際總經

「台灣棒球場施工粗糙,選手撲接易受傷⋯」悍創取經大聯盟,沙土、草皮全從美國空運來台:光伙食費就花800萬

根據《財訊》報導,比賽最重要的,就是場地。負責承辦第5屆世界棒球經典賽(WBC)預賽主辦權的悍創運動行銷公司創辦人張運智表示,去年大聯盟派專人來場勘全台場地,發現新竹球場雖新,但無法短期改善;至於新莊、台中、斗六球場可以,但仍需要改善。

日期:2023-03-18

暖神投資組

【黃豐凱】20230317暖神投資組-關鍵K指標日報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3-17

金融

看好台灣價值續漲!高通首席營運長:對台投資5年提升逾200%

「美國對中國的政策,不管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都一樣,就是要防止中國崛起。」對於當前地緣政治的發展,高通(Qualcomm)資深副總裁暨首席營運長陳若文今日(3/17)點出當前世界的局勢,產業鏈從中國移出、轉移到台灣等地的趨勢不變,成為高通持續加碼台灣的重要基礎,從5年前在台投資900億元的規模,預計在明年提升到3000億元,5年成長逾230%。

日期:2023-03-17

保險

14家壽險滿手股債,4.43兆未實現損失史上最慘…首季台股好轉,趁機實現股票獲利!

美國去年鷹式升息17碼(1碼等於0.25百分點),害慘壽險業。14家本國壽險16日紛紛公告去年底財報,去年稅後獲利1,307億元,但淨值項下的股債未實現損失達7,613億元,攤銷後成本(AC)項下的債券,未實現評價損失更逾3.67兆元,等於14家壽險公司滿手股債,有高達4.43兆元的未實現評價損失,無利可實現。

日期:2023-03-17

台股

歐銀維持升息、美財長保證「存款一定拿得出來」!全球股市喘一下,台股大漲200點、台積電填息

今周刊編按:歐銀週四 (3/16) 宣布升息 2 碼後,聯準會升息 1 碼預期回溫,美債殖利率攀升,美股週四開低後全面強彈,台股周五(3/17)在電金傳三大族群合擊反攻下,近午盤大漲超過210點,最高來到15437點。台積電(2330)昨天除息首日除罕見陷入貼息,今盤中最高上漲13元來到518元順利填息。不過,矽谷銀行倒閉後資金緊張狀況似乎還未完全解決,從聯準會公布的數據來看,光是截至3/15的最近一周,聯準會通過貼現窗口貸出的資金高達1528.5億美元創紀錄,上次高點是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1110億美元。而上周日推出的銀行定期融資計畫(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則是貸出119億美元,美國銀行業透過這兩個信貸支援工具,共從聯準會借出1648億美元。

日期:2023-03-17

大盤解析

2023/3/17 麥克連盤前訊息整理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3-17

科技

全球地緣政治緊張、科技軍備升溫 加拿大與台灣共享民主自由價值觀,可望成為最佳盟友

受美中科技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國家將科技發展與產業鏈布局提高為國安等級的議題,其中,台灣因為半導體產業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成為各國積極拉攏的合作夥伴。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與台灣有許多相似處,更共享民主自由等價值觀,可望成為重要的合作盟友。

日期:2023-03-17

暖神投資組

【黃豐凱】20230316暖神投資組-關鍵K指標日報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3-16

科技

從賣商品到賣服務,趨勢科技「苦熬5年成功轉型訂閱制」!獲利從下跌12%→反彈29%,原因曝光

根據《財訊》報導,趨勢科技因為改推訂閱制服務,一度面臨獲利持續下滑的生死關頭;直到上一季,新產品成長衝上3位數,等了五年的轉型效應終於開始發酵。

日期:2023-03-16

科技

張忠謀56歲創立台積電時在想啥?「我只想活下去!」 原來他晶圓代工想法 早在1976年就萌芽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周四(3/16)出席天下雜誌的「半導體世紀對談」,在與《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的全英文對談時娓娓道來,原來他為台積電奠定半導體霸業的晶圓代工模式,早在1976年他還任職半導體大廠德州儀器時,就開始萌芽。只不過,當時這個想法太新,時機也不成熟。直到1984年11月,他擔任另一家企業通用儀器(General Instrument)總裁暨營運長時,才因為一個商場上到手又失去的機會,確定他對於晶圓代工模式的想法。

日期:2023-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