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週四(5/18)與台積電(2330)在內全球半導體公司高層會面,希望這些海外晶片商能夠積極赴日投資。對此,台積電代董事長劉德音周四(5/18)發布聲明如下:台積公司董事長劉德音於會後表示,很榮幸能夠受邀和日本政府及半導體產業領導先進共同交流我們對半導體產業未來發展的想法。在此次會議中,我分享了日本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談到了台積公司在地20多年與日本企業緊密的夥伴關係,我們也持續投資日本以支持半導體產業的長期發展。我們深信日本在全球半導體生態圈中擁有獨特且重要的地位,也將持續透過各項創新措施來加強與日本半導體夥伴的合作。日本政府針對強化半導體生態系統所採取的措施令人印象深刻,未來我們期待與日本半導體夥伴在諸多領域繼續攜手合作。
日期:2023-05-18
美國投資人對兩黨達成債務上限協議抱持樂觀態度,債務違約風險降低,激勵三大指數均漲逾1%,10年期美債殖利率上升3個基點至3.56%,為5月1日以來高點,美股費半上漲2.49%,激勵週四(5/18)台積電(2330)盤中漲逾2個百分點,最高價來到536元。在台積電大漲帶動,且選舉行情政策偏多下,多頭趁勢點火,車電、半導體相關個股都有表現,而類股中又以資訊服務最強勢,類股上揚逾5個百分點。
日期:2023-05-18
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周三(5/17)下午召開中常會,徵召新北市長侯友宜為該黨2024年總統參選人。在中常會上,朱立倫率領台北市長蔣萬安、侯友宜、桃園市長張善政、基隆市長謝國樑等縣市首長,率領黨內提名的區域立委選將高喊「凍蒜」,為中常會營造大團結氣氛。值得注意的,是台中市長盧秀燕、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並未出席。朱立倫致詞時宣布,國民黨根據科學數據,根據各地縣市長、立委及立委提名同志共同意見,他宣布國民黨徵召侯友宜參選2024中華民國總統。侯友宜則是表示,感謝郭台銘在經濟上做出重大貢獻後,為國為民做出團結大家的精神,因此要「團結勝選」。確定代表藍營出征,侯友宜上午在出席市政會議時,被問到是否會請假或請辭?侯友宜說,新北市的市政永不停歇,規劃的2030年願景是既定的期程,期待市政在大家努力下,把事情做得更好。事實上,侯友宜在「藍袍加身」後,立即面對的三大挑戰,除了市長任期未滿就「落跑」選總統外,如何整合郭柯泛藍與非綠陣營,還有在國際與兩岸事務相對缺乏經驗,該怎麼補足。國民黨籍新北市議員劉美芳坦言,侯接下來的首要之務以及最大挑戰,就是思考要卸任或帶職參選,畢竟還有很多市政或建設進行到一半,不可能一下子突然完成,侯勢必將面對針對此議題的猛烈砲火攻擊。國民黨立委李德維則建議,畢竟總統(候選人)位置只有一個,他相信侯會借重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的經貿背景與實力,例如侯當總統後,可請郭擔任亞太經濟合作(APEC)領袖代表。至於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李德維坦言這塊整合難度高很多,但相信會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日期:2023-05-18
中國證監會新法實施,KY公司回台上市受影響,且以後要 SPO(增資)也會受波及,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周三(5/17) 表示,2023年目前證交所和會計師正密切關注這些個案受到的影響。
日期:2023-05-18
日前MLCommons公布最新人工智慧(AI)晶片評測結果,來自台灣的創鑫智慧,在做為推薦用途的AI推論(inference)晶片,每瓦處理次數上超越輝達(nVidia),這是台灣IC設計業者很少見超越世界一流大廠的成績,而且創鑫智慧成立於2019年,是一家創業才四年的小型IC設計公司,如何做到這項成就,相當引人關注。
日期:2023-05-18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5-18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5-17
今周刊編按:台股週三(5/17)氣勢如虹,終場大漲251.39點,收15925.29點,成交量放大至2586億元,突破月均量。值得注意的是,3大法人合計買超398.5億元,其中自營商大買232.67億元,創下單日買超最高紀錄,也成為台股大漲功臣。至於為何自營商會如此大買?業內人士說,主要是因為自營商以個股息收為目的,進行美化綜合損益(OCI),通常在第2季除息前,會去布局一定部位,8、9月左右利息收入可以美化帳面,算是一種潛規則。而自營商向來操盤手法與大盤或個股漲跌具有高度連動性,也往往是先行指標,自營商大買也宣告台股520行情啟動。
日期:2023-05-17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接受外媒訪問,提到中國若試圖控制台灣的影響,馬斯克表示:「人們應該擔心美中之間的緊張局勢。」同時他也說,目前特斯拉仍需要台積電代工處理器,蘋果也是,「但如果中國控制台灣,蘋果的受限影響將會更多」。
日期:2023-05-17
面對去年獲利高基期與今年消費需求弱勢的兩大利空夾擊下,市場預期第一季財報表現不會太好。哪些產業或公司可以逆勢突圍,第一季繳出亮眼表現?
日期:2023-05-17